在五六十年代的种种“逆流”之中,彭德怀元帅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两位之一,而在冲击的过程中,被今天的我们视为重大胜利的“百团大战”,也在当时被蒙上了层层迷雾。
其中最大的一个谜团在于,百团大战是不是彭德怀背着毛主席,背着中央所发起的?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解答这个问题。
有共识的百团大战
要聊百团大战,我们就要还原当时的决策背景,这就要从1939年开始说起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便逐步将作战重点转入华北的敌后根据地。
1939年春夏,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就指出,敌人由于兵力不足,只能据守在城镇和碉堡内,控制若干个“点”,然后通过来控制交通要道,将“点”连成“线”,再由“线”扩展控制“面”。
所以我们要对付敌人的点线面结合,就要下功夫孤立敌人的“点”,不让他们相互之间沟通成“线”。
同样也是在1939年,日军新任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也在占领区内加紧都得修路筑堡,企图用点线的连接,将我们的根据地分割成小块,严加封锁,分头吃掉。
而这,便是臭名昭著的“囚笼政策”,日军的这个政策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尤其是晋冀豫根据地首当其冲,活跃于此的一二九师不得不将重心转向交通破袭战。
1939年冬至1940年夏,一二九师在晋冀豫区域发动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多达四次之多,其中1940年5月对白晋铁路的破袭,更是百团大战前,我军发动的影响最大的一次交通破袭战。
1940年,该师同敌人进行的1400余次战斗中,交通破袭战的次数达到了60%,这种战法也被充分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也认定,敌后交通斗争正在变得愈发重要,交通战也已经成为华北敌我战略上,乃至整个反扫荡战中的重要部分。
1939年冬天,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就曾经两次酝酿对日军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总破袭战,并且已经开始进行相应部署。
但是因为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1940您4月下旬,朱德离开华北前总返回延安,前方工作由彭德怀全面负责。
而彭德怀则继续酝酿组织一次大破袭战,刘伯承,聂荣臻等人一致赞同,并且共同决定将大破袭的重点放在正太铁路线之上。
这条铁路贯穿太行山脉,沿线有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又是敌人连接晋冀的关键线路,如果我们集中优势兵力突然打击日军,完全可以重创日寇。
到了6月,日军出现了大规模向西调动的迹象,有传闻称日军可能在8月进攻西安!
7月上旬,中央连续发出《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和《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的时局中,存在投降主义风险。
在这个关键时刻,西安是万万不能丢的。
彭老总恰恰也是在看到这两份文件后,决定尽快在正太线发动一次大的破袭战,刘邓对于前总的设想,也非常赞同。
7月22日,前总下达了《关于破击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同时上报中央军委,17天后的8月8日,前总又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并且将8月20日定为攻击日期,这一文件同时上报中央军委。
自作主张?
后世关于百团大战的争论,主要也是出现在这个部分上,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就有人说彭德怀是背着中央和毛主席,擅自发动了百团大战。
但是能查到的历史档案来看,前总在7月22日下达战役与被命令原文的抬头上就写着“聂,贺,关,刘,邓并报军委”。
而且从查到的发至延安的电报收文原件来看,当天文件就已经抄呈毛主席,王稼祥,朱德,洛甫等十余位中央领导人,这就证明电报并没有漏发漏送。
此后,前总的战役行动命令,乃至战役发起后每天编发的电报,也都同时以电报形式上报中央军委,因此事先不请示报告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另一种观点是,前总在战役发动之前确实报告了军委,但是在上报之后,没等军委的正式批复就已经发动了战役,这终究是组织纪律上的缺点错误。
那么这个情况存在吗?
存在,但是这也不能归咎于彭德怀,因为第一次上报军委的时间在7月22日,如果彭德怀在7月下旬就发动战役,那当然是不对的。
因为电报到中央,中央也需要讨论,这都需要时间,但事实上战役是8月20日才开始的,这个时间就是前总报给中央的预定时间。
从中央最初收到电报,到战役开始,中间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延安未作任何指示,这本身就是很反常的。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勤于政事,经常彻夜不眠的亲自审批文件,怎么会忽略这么重要的事情呢?
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百团大战尚未结束时,刘少奇在苏北曹甸地区组织了消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彻底解决苏北问题的战役。
毛主席收到报告后,立刻回电表达不同意见,以两次相隔不久的战役来作比较,军委为什么对华北的战役就事先不表态呢?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苏北战役是反顽战役,政策性比较强,百团大战是打日寇,战略区的负责人有权作部署,军委不表态,就是没有不同意见。
最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对百团大战是很满意的,甚至在发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表示:“百团大战令人兴奋,这样的战斗能否在组织一两次?”
但是之后毛主席对百团大战确实也生出了一些不满,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认为这是一个“操之过急的运动战”。
百团大战持续三个半月,我方投入105个团,共计20万兵力,进行大小战役1800多次,共击毙击伤日军20600人,俘虏281人,甚至缴获了6架战机,拔除日伪据点2900多个。
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是的日军从华东和华中增调了几个师团来华北,对我华北根据地展开疯狂的进攻和报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军民损失亦是相当的惨重,一二九师的损失更是远远超出了预定的数目。
就连彭德怀晚年也承认,当年的百团大战,可能打得确实有点急了,要是更稳健一些,结局可能会在当时的基础上,好上加好。
参考资料:
《毛主席在百团大战的前前后后》 刘炳峰
《说不尽的百团大战》 潘泽庆
《百团大战之谜》 刘强伦
《1945年彭德怀挨批始末》 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