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如今的上海居住着近五万名日本人?在古北找房时,几乎所有的房东都是日本人;在小区门口的超市里,货架上有一半商品贴着日文价签,收银员也能用流利的日语和顾客沟通。
在上海的长宁区,约有四分之一的外资企业是日企,跨国公司总部中,来自日本的占据了半数。这些公司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为员工提供了住房、日语教育,甚至物业服务。日本人在古北地区形成了83%住户为同胞的聚居区,这里几乎成了一个小东京。在当前中日关系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上海日籍居民的存在,也引发了不少关注。 根据日本驻华大使馆2025年发布的《在华日本人生活状况报告》,2024年常住上海的日本人已经达到了5.2万,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大多数日本居民并非短期游客,而是已经定居下来的长期居民,其中超过六成是日资企业派驻人员及其家属。上海目前有大约3.2万家日资企业,仅浦东新区就聚集了2800多家,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为日本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机会。 这些日籍居民过着独特的双栖生活模式,既能平衡工作与家庭,又能享受相对便利的生活。日籍居民的分布非常集中,主要聚集在古北、虹桥和金桥这三个区域,其中古北地区被称为小东京。在这里,日文招牌随处可见,日式超市、日料店等应有尽有,社区医院也能提供日语翻译服务,上海日本国际学校更是解决了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 根据居委会的数据显示,古北地区外籍人口占比约50%,其中日韩籍人口占70%。一些小区内日本家庭的密度极高,这些标注适合日籍租客的房源,租金甚至比周边地区高出了20%-30%。因此,不少原本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中国居民选择搬离。 虹桥地区汇聚了大量的日企总部,而金桥则侧重于制造业。三大片区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互相连接,形成了工作、居住和生活的闭环商圈。如今,这5.2万日籍居民在古北散步,虹桥上班,金桥攻关,周末则往返中日两国。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日籍群体的存在,给上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大量日资企业的进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5.2万日籍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催生了许多特色商业街区。这为上海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根据上海市商务局的数据,2024年上海与日本的贸易额达3200亿元,日资企业贡献了上海外资企业税收的17%。仅古北地区的日系商业年营业额就突破了80亿元,成为该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不过,也需要注意到,一些场所存在排他性的情况。 有消费者反映,古北的一些日料店不仅菜单上全是日文,服务员甚至拒绝用中文沟通,对于不懂日语的中国顾客,店员直接表示不接待。一些日系超市对中国顾客的服务态度较为冷淡,却对日本顾客格外热情。而日本高岛屋百货则在2025年宣布将增资1亿元用于升级上海门店,其董事长表示,周边古北的居民占据了门店顾客的60%。 在今年4月的樱花季节,上海古北地区的樱花大道上挤满了赏樱的人群。在这其中,一半是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人,另一半则是前来凑热闹的游客和本地居民。不少中国人也穿上和服,举着团扇在樱花树下拍照留念。此时,一些人把这个热闹的场景拍成视频分享到网上,结果引起了网友的批评。其实,这种反应并非过于敏感,而是因为历史的伤痕依旧未能完全愈合。 当年,日本曾以人员失踪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而战后,日本的极端右翼势力不仅否认历史侵略行为,甚至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并公开宣称台海有事即为日本有事。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看到中国人过度追捧日本文化,难免让一些人感到这是对历史的背叛。 此外,很多人也担心,在日籍群体高度聚集且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情报收集或文化渗透等。尤其是一些日资企业涉及到精密制造、电子科技等敏感领域,结合日本在2024年通过的《重要经济安保信息保护和使用法》,这种担忧显得尤为迫切。 日本正在加强经济安保领域的信息保护,并且建立了安全许可制度,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技术泄露、数据外流等问题的警惕。目前,已有一些日本人掌握了上海部分行业的核心信息,并熟悉了城市的交通脉络。在局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可能会成为潜在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两国在对待常住在对方国家的居民时,存在明显的不对等。在上海,日籍居民享受着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生活配套,甚至有专门的日本人学校、税收优惠等政策便利;而在日本,居住的中国人却面临着长期的隐性排斥和歧视。 日本警视厅2024年的数据显示,在日中国人遭遇的歧视事件同比增长了12%,在街头,偶尔会看到滚出去的仇华标语。而当中日关系出现波动时,仇恨标语往往会急剧增加,尤其是在新宿等地,甚至有极端的言论呼吁清算在日中国人。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也会在就业时遭遇不公平待遇,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也很难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 2025年11月,教育部和文旅部接连发布预警,提醒中国公民在规划赴日留学和旅行时要更加谨慎。原因是日本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逐渐增多,除了人身安全的威胁,在日中国人的生活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隐性障碍。 一些在日华人反映,近期银行开户变得更加困难,企业审查也变得更为严格。自2025年起,日本部分景点还实行双重定价,外国游客需要支付更高的票价,并且取消了国际游客的退税政策,这使得在日旅游和生活的成本大幅上升。甚至在大阪警方处理相关案件时,有时会要求受害者证明自己没有反日言行,部分中餐馆还频繁接到汽油恐吓电话。历史早已告诉我们,盲目的容忍和没有底线的包容,最终只会让别人不把你当回事。若打开大门迎接外人,却忽略了应有的防范,迟早会带来麻烦。如今,上海这5.2万长期居住的日本人,到底是城市国际化的象征,还是潜藏的隐患?这个问题或许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才是避免未来出现问题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