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地豪杰纷纷崛起,正是那段历史的英雄辈出,可以说是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能够在三国时期脱颖而出的人物,都是真正的英雄,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甚至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在众多骁勇的战将中,张飞绝对是可以名列其中的一位。也许他不是三国中最能打的,也许他不是三国中最聪明的,或许他也不是三国时期立下最多战功的,但要说他是三国第一猛将,这一点并不过分。
张飞,勇猛无敌,忠心耿耿的一位猛士,他一生杀敌无数,和敌人对阵过无数次,但奇怪的是,有三个人他从不曾亲手交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张飞与刘备、关羽的相识,源于黄巾起义。刘备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义军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和张飞也加入其中,跟随刘备四处辗转,三人始终一起行动,情谊深厚,堪称生死兄弟。也因此,才有了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张飞的勇猛,特别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可谓是淋漓尽致。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张飞驻守长坂坡的那一战。那是在公元208年,刘备败退至长坂坡,他命令张飞断后。张飞带领20多名士兵驻守当阳桥头,曹操的兵马追击过来,看到张飞横刀立马,站在桥头,居然没有一个士兵敢上前,曹操的大军也因此未能追上刘备,让刘备得以顺利撤退。
但张飞的战绩远不止长坂坡一役。随着刘备东征西讨的岁月里,张飞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诸如大战颜良,最终将颜良生擒,虽然颜良直言自己正直,但张飞没有杀他,而是将其奉为座上宾。更有一次,公元215年,张飞在巴西郡与张郃激战,他带领一万兵马成功击退张郃,打得敌军溃不成军,张郃狼狈逃命,丢盔弃甲,带着仅剩的十几名士兵逃脱。此次胜利让魏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难以南侵,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刘备尚未稳固汉中的时候,他还在东奔西走,寄人篱下的岁月中,张飞曾经对吕布充满不满。或许因为吕布被誉为三国第一高手,张飞每次见到吕布都要和他较量一番。两人常常大打三百回合,甚至吕布看到张飞就会远远绕道,可见张飞的勇猛和执着。
然而,后来得知关羽被曹操赏识,并降曹,张飞愤怒至极,指着关羽的鼻子斥责他背信弃义,说他忠臣不能事二主。一边骂一边举刀欲砍,显示出他对关羽的失望与愤怒。
公元219年,刘备入驻汉中,成为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后来又晋升为西乡候。
在历史小说中,张飞常被描绘成一个只知勇猛、缺乏谋略的粗人,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张飞勇猛,但他也有着细腻的一面。张飞曾建议刘备,在与曹操的交战中使用夜袭策略,并巧妙地利用马尾绑树枝作为假兵,借此小计成功击败曹军。张飞不仅懂得策略,还善于观察人心,处事冷静。
而且,张飞的背景并非大家所知的简单,传闻他曾是屠夫,在市场上卖肉为生,但家庭条件并不差,拥有自己的庄园。在与刘备、关羽结拜之后,张飞始终把刘备放在第一位,真心认同刘备的为人。这种深厚的兄弟情谊,使得即使张飞受到刘备的误解,心中有委屈,他依然尊重大哥,不会对刘备动手。
所以,即便是勇猛无敌的张飞,也从未与刘备动过手。这种不动手的原因,除了兄弟情谊和对刘备的深厚认可,还有另外两个人,张飞也从未对他们动手。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呢?为何他们能让张飞如此尊重?
这两个人正是夏侯惇和夏侯渊。或许有人会误解,认为张飞不与他们交手是因为想投敌,但实际上,这背后有着更深的缘由。原来,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渊的侄女。夏侯渊为了抚养这名侄女,曾在艰难的条件下,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因为那是他已故弟弟的独生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夏侯兄弟是重情重义的人。
张飞因为妻子的关系,在战场上也尽量避免与夏侯兄弟发生冲突,不与他们正面交锋。这并非出于畏惧,而是出于对他们的尊重。
后来,夏侯渊战死沙场时,张飞还特别请求刘备允许他前去收殓夏侯渊的遗体,回来安葬。虽然这或许是出于爱屋及乌,但也能看出张飞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张飞待刘备如同亲生兄弟,鞍前马后,事事听命;对待妻子的亲戚,虽然他们身处敌营,他也绝不会与他们正面交战,甚至会为他们打理后事。这也让我们看出,张飞并非单纯的鲁莽汉子,他其实是一位粗中有细、智勇双全,且重情重义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