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的讨论中,辅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的刘伯温,常常因为与前世的诸葛亮有着相似的神机妙算,被拿来与诸葛亮进行比较。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之后,和过去宫廷中的故事类似,成功的朱元璋也像以前的皇帝那样,邀请功臣和武将们举行宴席,庆祝胜利并展示自己的权威。这种宴席的形式,也就像古代帝王宴请功臣,借酒释兵权一样。然而,老谋深算的刘伯温凭借敏锐的眼光,通过宴席上的菜肴,早早察觉到朱元璋暗中有着对功臣的打算。那么,这三道菜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第一道菜:这段故事常常在后来的小说演义中被提及,并且成为了刘伯温机智的象征。在朱元璋的宴席上,经过长时间奔波的官员们本来期待的是满桌的山珍海味,可是菜一上桌,大家顿时愣住了。虽然大明初期尚处于国运未稳的阶段,但作为朝廷的亲信和功臣,他们早已习惯了皇家宴席上的美食,这些原本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享用的珍贵食材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家常便饭。然而,这一次的宴席上,却摆了些最为普通的菜肴,如豆腐和其他简单的素菜。当大家看到这些菜肴时,顿时感到非常失望和不满,纷纷质问朱元璋为什么在国宴上只提供这些粗糙的食物。
第二道菜:对于朱元璋而言,这些官员的反应简直是过于傲慢了。他们好不容易从元朝的暴政中解救出来,重建了汉家江山,可是这些人一得势,就开始不把自己当回事,忘记了他们也是从凤阳等贫困地方出来的百姓。朱元璋深感愤怒,认为这些人自以为是,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份的改变。于是,他决定教训这些人,要求御膳房的厨师们换上其他的菜肴。不久后,宴席上飘来了一阵浓郁的肉香,接着后厨端出了燕窝、兔肉和狗肉。当其他官员们看到这些美味的菜肴时,纷纷欢呼雀跃,兴奋地品尝着。然而,深思熟虑的刘伯温却从这些菜肴中看出了朱元璋的意图。于是,他不禁脸色凝重,心中满是担忧,虽然其他官员都在大快朵颐,他却表现得忧心忡忡。宴席结束后,刘伯温回到家里,徐达看到他神色不佳,便前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第三道菜:徐达询问后,刘伯温没有隐瞒,详细解释了宴席上那三道菜的深层含义。他告诉徐达,燕窝是飞鸟,兔肉和狗肉分别代表兔子和狗,这些菜肴象征着朱元璋的不满和可能的打算。燕窝代表飞鸟,兔肉代表狡兔,狗肉则代表走狗,这些都说明皇帝准备处理掉曾经的功臣,迎来他们宿命的结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正是古代帝王最常见的手段:当敌人被消灭,谋士也必定遭殃。朱元璋通过明初的洪武三大案,几乎彻底清除了大部分功臣。而在许多戏剧和小说中,朱元璋则通过焚烧庆功楼等方式将所有文臣武将一网打尽。
尽管这段故事未必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它却反映了许多古代帝王的行事风格:当他们获得了江山之后,往往会通过卸磨杀驴的方式,除去曾经帮助他们建立基业的功臣。朱元璋最终的屠杀行动,以及他对功臣的清算,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而像刘伯温这样的智者,凭借过人的聪明才智,看出了朱元璋心中暗藏的计划。虽然刘伯温意识到危机,最终选择告老还乡以避祸,但他依然没有逃过胡惟庸的毒手,成为了胡惟庸案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