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战术:以少胜多。顾名思义,就是指用相对较少的兵力去击败数量众多的敌人。
举个例子,比如用一万精兵去攻打敌方的一支五千人的小队,这就是“以多胜少”的表现。实际上,“以少胜多”的核心思想,还是“以多胜少”,因为无论如何,军队的实力是直接决定胜负的关键,唯一的区别在于如何巧妙地增强自己的优势,削弱敌方的优势,制造出胜负悬殊的局面,从而获胜。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历史故事,是一个经典的“以少胜多”的例子,主人公仅仅拥有2500兵力,却凭借这点兵力击败了敌方百万大军,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畏的英雄人物,其中完颜阿骨打便是其中之一。完颜阿骨打的家世非同一般,他出生于女真族的完颜部,而且他的几代祖先都是完颜部的领袖。可以说,完颜阿骨打不仅是官二代,还是地道的富二代。
然而,相比其他部族,完颜部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人口和资源都远不如其他部族,常常需要通过激烈的争夺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
从小,完颜阿骨打便表现出英勇无畏的个性,长大后,他更是展现出出色的战略眼光和作战能力,这让他的父亲完颜劾里钵对他非常器重。
当完颜劾里钵在弥留之际病重时,他对弟弟说:“我的大儿子性格过于温顺,不够果断,只有二儿子阿骨打能胜任此任。”然而,完颜部的继承制是长子继承制,阿骨打虽有能力,但他必须等待长兄去世,才能继位。直到他45岁时,才得以名正言顺地继承部落的领导位置,这在古代算是高龄。
完颜阿骨打对契丹的贵族阶层深感厌恶。契丹贵族长期压迫女真族,甚至有时会低价收购女真族的特产,再高价转售给其他地区。这些行为极大地激化了女真族与契丹的矛盾。
公元1112年,契丹天祚帝在春州举行宴会时,命令周围的部落首领前来会见。宴会上,天祚帝喝醉了,靠在栏杆上休息,并要求各部落首领逐一跳舞。当轮到阿骨打时,他毫不客气地说自己不会跳舞,这无疑是对天祚帝权威的直接挑战。
天祚帝十分记仇,他对宠臣萧奉先说:“阿骨打不同于其他人,他有骨气,不容小觑。如果留下他,必定是祸害,我们必须想办法除掉他。”
然而,萧奉先却劝天祚帝不要急于杀掉阿骨打,因为阿骨打在女真族中的威望极高,若将他杀害,势必引起全族的强烈反感,得不偿失。天祚帝权衡后,决定暂时不动手,但阿骨打心中的仇恨却日益加深,他不仅不再听从召令,还开始攻打不服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
1114年,阿骨打从逃亡到辽国的女真部落首领处得知辽国的内部已经腐败不堪,天祚帝暴政不断,国家危在旦夕。于是,阿骨打决定发动攻辽战争,他开始修建城堡、制作武器,积极筹备进攻。
二、以少胜多的战役
尽管完颜部的军力远逊于辽国,但阿骨打并未因此放弃。他的部落总人口只有两三千户,每户若出一名战士,也不过两千多人,这样的兵力如何与辽国百万大军抗衡?
幸好,阿骨打抓住了一个关键时机,他是第一个敢于反击辽国的女真部落首领。此时,辽国的天祚帝昏庸无能,宠信奸臣,国内矛盾愈发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地方爆发暴乱。与此同时,女真族其他部落人口约为11万户,兵力也至少有11万人。
然而,阿骨打出征时仅有2500兵力,这让其他女真部落纷纷认为阿骨打没有胜算,大家都持观望态度。
直到阿骨打攻占宁江州,并顺利占领,其他部落才开始陆续派兵加入,但即便如此,总兵力也仅增至3700人。紧接着,阿骨打带领这支不超过四千人的队伍,在出河店大败辽国十万大军,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女真族的士气,许多部落纷纷投向阿骨打。
阿骨打趁机建立了“大金”政权,继续拉拢支持,最终将兵力扩展至一万人。此时,女真族与宋朝结成“海上盟约”,共同攻击辽国,最终成功灭掉了辽国。
在大辽灭亡后,三年后,女真族又联合宋朝进行了一次权力斗争,这场历史事件后来被称为“靖康之耻”。然而,阿骨打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去世,留下了“金太祖”的谥号,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完颜晟,史称金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