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武》上篇明末潮普。第1节鹤鸣南山,第2节巡检被袭,第3节海商之怒,第4节千户出兵,第5节水寨调船,第6节招宁连坐,第7节雷厝之围,第8节下山之虎,第9节密道铁山,第10节仇怨已结,第11节除夕围炉,第12节傩锏挥舞,第13节县城抢春,第14节 上元游神,第15节春社聚饮,第16节早稻插秧,第17节挝鼓秧歌。共17集。
潮汕英歌舞探源历史剧本小说《英歌武》,分【明末潮普】【乱世练榕】【水浒英歌】三篇共约55节,讲述明末清初的广东练江和榕江流域的潮普县衙的捕头陆雄及儿子陆大勇,和兵房书吏练承甲及儿子练英杰,从十多岁的青少年开始到中年期间,经历明清朝代更替的乱世、官府几度易帜、明郑征粮、清初迁界、民间围寨自保,分别成长为维护地方治安的干吏和保卫家园安全的宗族英雄,创造性地藏武于各项民俗活动中发明了英歌,形成了中华战舞,凸显豪族雷厝围与中小村寨的纷争及豪强雷震南人生轨迹,清楚记述明清时期潮汕地区行政和军事体制和运行机制,记述了潮汕人民人生观的转变与建立,以及潮汕地区民俗活动的演变,以及英歌舞在建国后至今的发展,解密潮汕英歌舞的真实来源及其目的,回答了诸如潮汕英歌舞为何有那么多的流派打法、为何潮汕英歌舞会以水浒传人物出现,为何以前的潮汕英歌会有前棚、中棚和后棚,为何潮汕英歌舞看起来总有点战阵和武术的意味,英歌舞与傩舞有什么关系,为何潮汕英歌舞古代民间只称为唱英歌、打英歌、跳英歌、武英歌、茂英歌、敲英歌而不是英歌舞,英歌舞为何时迁要拿蛇,英歌舞真的已经形成几百年了吗,为何以前的英歌队会有的拜太子爷、有的拜田元帅,为何史书上只记载唱秧歌、地方上甚至只写为莺歌等等问题,是一本潮汕英歌舞的史诗中篇剧本小说,由余源鹏根据潮汕真实历史和潮汕英歌舞发展现实创作,是了解潮汕历史、人文和英歌舞由来的捷径。
版权所有,如需要出版图书、报刊连载、广播演播、视频创作、戏剧改编,请与本人联系。感谢关注转发。
余源鹏:1978年出生于广东潮汕地区饶平县,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已出版的人文著作有:潮汕历史人文著作《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该书获“广东省第十届民间文艺著作奖”);潮汕房地产寻宝小说《千年宋井》(该书由汕头广播电台《讲古台》袁中录老师全书演播);孝道专著《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该书连续两年入选黑龙江农家书屋目录);文旅著作《阅读时光里的古村镇:从30个视角品鉴150个古乡村城镇》。正在著写:潮汕英歌舞探源小说《英歌武》;《人文探秘笔记:从广府文化的密码到西南风情》(包括广府文化的密码、他乡的故土、阅读城市之风、多彩民族风情、风景这边独好等长文);《茶之性:山河古树自然人文探秘笔记》(包括茶之性、山之韵、古树之气、河岸悠悠等长文)。
《英歌武》视频已同步陆续制作发布,欢迎影视版权和图书出版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