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山长城与中山国文化 文 /邸双杰
创始人
2025-11-18 06:02:51
0

唐县北城子遗址

在河北保定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蜿蜒着一条跨越2300多年历史的石头长龙。他就是战国时期中山国修筑的长城。中山长城见证了太多的历史风云。当年白狄族建立的中山国为何要在保定境内筑城建国?中山桓公筑长城又有怎样的战略考量? 中山国又有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

中山城古城墙

一、建国、筑长城

说起保定的长城,不得不从战国时期那些风云变幻、战乱频仍的场景讲起。在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河北这片土地上活跃着十几个重要的诸侯国,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燕国、赵国和中山国。

中山国的故事颇为传奇。这个国家的建立者并非汉族,而是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族鲜虞部。白狄族原本过着游牧生活,大约在春秋时期南下进入河北中南部地区。据史书记载,鲜虞族在河北一带安定下来后,逐渐与当地的原住民通婚结合,血脉相融的同时也在学习和吸收中原文化。

公元前506年前,鲜虞人建立中山国,定都在中人城,也就是现在的唐县南北城子村。因为城中有山,故称中山。赓续2500多年的中山文化由此发轫。中山国的位置相当尴尬,夹在燕国和晋国之间,东南部还有齐国虎视眈眈。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山国从建国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中山国的处境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晋国以及后来的赵国把中山国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时刻想要拔掉他;原本不接壤的魏国也对中山国觊觎已久,燕国更是对这个南邻颇为忌惮;齐国更是把中山国当作制衡燕赵的工具。在与晋、魏、赵、燕等不断地争战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中山桓公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修筑长城来保护自己的国土。

《史记•赵世家》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话:"赵成侯六年(公元前369年) 中山筑长城"。这短短五个字背后,是中山国面对强敌环伺时的无奈选择,也是这个小国求生存的智慧体现。

中山长城建筑时间晚于齐、楚长城,在我国长城建筑史上位居第三,是河北省境内修建最早的长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河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山长城被勘查发现,填补了战国中山国长城研究的空白,现已被认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长城的修筑,不仅体现了中山国在军事防御上的智慧和决心,也是这个小国在强国环伺的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为求自保而做出的重要努力。虽然最终中山国仍未能逃脱被灭的命运,但中山长城的存在,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中山国坚韧不屈、勇于抗争的印记。

中山长城的修筑地点选择得很有讲究。工匠们利用太行山脉的自然地形,在山脊和山谷之间筑起石墙。这些墙体大多就地取材,用山石垒砌而成,有些地方还掺杂着夯土。整个长城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现在的涞源县、唐县、顺平县、曲阳县等地,目前在保定境内勘测的长度约为89千米。在唐县境内,中山长城主要分布在黄石口(花塔)乡、北店头镇(峒龙乡)、白合镇、大洋乡、雹水乡一带。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葫芦蔓子、土龙,至今还能在山间找到那些用毛石垒砌的古老墙体,虽然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规模和气势。

中山长城不仅有墙体,还配套建设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考古工作者在长城沿线发现了10座城址、7座烽燧,以及5处与屯戍有关的生活聚落遗址。这些发现说明中山国在修筑长城时考虑得相当周全,不仅要挡住敌人的进攻,还要保证守军的生活和通讯联络。

二、融合、发展

保定长城虽然是用来防御的军事工程,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见证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象征。

中山国的历史就是民族融合的典型例子。白狄族鲜虞部原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生活习俗、语言文字都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异。他们南下进入河北后,并没有简单地征服当地居民,而是选择了融合发展的道路。

这种融合是全方位的。在血缘上,鲜虞族与当地的原住民通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文化上,鲜虞族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包括农耕、建筑、金属冶炼、铸造、酿酒与玉器等手工业技艺,还创造出字体独特的中山篆等;在政治制度上,中山国逐渐采用了中原诸侯国的管理模式,设立官职,制定法律。

更重要的是,中山国不仅学习中原文化,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传统的中原国家。考古发现的中山国文物显示,这个国家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建筑技术、城市规划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些甚至比同时期的赵国、燕国还要先进,给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博物院珍藏的13件国宝中,战国中山国占7件。举世闻名的中山三器上的铭刻中山篆文字,被誉为中国最美古文字,铁足铜鼎是战国铭文最多的青铜器。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斗拱应用实物,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座,这两件均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是世界建筑史上第一张平面设计图和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出土的中山千日醉,是迄今最早的实物酒等等。

中山长城的修筑就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产物。游牧民族原本不习惯修筑固定的防御工事,更愿意依靠骑兵的机动性来应对威胁。但是中山国学习了中原诸侯国的做法,修筑长城来保护自己的土地和人民。这说明鲜虞族已经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农业,真正融入了中原文明。在中山建国初期与晋国、魏国的对垒中,虽然顽强不屈但因实力不济两次被灭国。在中期鼎盛时与燕赵抗争中未落下风,特别是在燕国子之之乱时,占据燕国南部“列城数十、克敌大邦”,周天子都给予了认可。中山长城保境安民的作用得到了有效体现。

唐县葫芦山南 战国 中山长城

长城的修筑和守卫需要大量的人手,这就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员的流动和交往。来自北方草原的牧民、中原地区的农民、山区的猎户,都可能因为长城工程而聚集在一起。他们在共同劳动中互相学习,交流技术,分享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长城文化。

长城的修筑过程本身就是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过程。从设计规划到具体施工,从材料采集到运输安装,都需要不同技能的人员配合协作。中原民族的农业技术、游牧民族的畜牧经验、山地居民的采石技艺,都在长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长城的守卫过程中,各民族士兵更是朝夕相处,共同面对敌人的威胁。他们在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和平时期进行文化交流。许多原本互不相识的人因为长城而成为兄弟,许多原本对立的民族因为长城而化敌为友。

三、展望、前景

战国中山长城逐步走进了长城研究、保护专家和广大长城文化爱好者的视野,传承长城文化和中山国文化精神,已经成为广泛共识。目前我们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在研究、宣传中山国历史文化的同时,长城文化元素已经密切融入其中。

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一直在呼吁加强对中山长城的宣传和保护,期待与文旅部门、专业学术机构、科研团队、企业界、各媒体等紧密合作,提升中山长城的保护级别,希望能够进一步论证,认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曲阳以及石家庄行唐、平山、井陉等相关区域,陆续有民间爱好者发现疑似中山长城,但需要专家学者们进一步实地勘察作出结论。我们也期待进一步延伸中山长城的研究范围至石家庄等地,完整系统地展示中山长城的风采。

战国中山长城地处太行山东麓,多为欠发达地区。在新时代文物传承保护、活化利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的背景下,加强中山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助推河北文化、经济建设事业,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正在进行着不懈地探索和努力。

相关内容

假如马鞍山的美食被做成了糖...
奶皮子糖葫芦最近爆火 网络上都在感慨 究竟是谁想出来的神奇搭配? ...
2025-11-17 18:21:08
孩子学围棋?不如转向麻将的...
震惊!围棋大师们集体沉默的真相:这项千年智慧游戏,正在被AI彻底颠...
2025-11-17 18:18:44
SPORTS项目资讯 | ...
射击 “四金”姚千寻再夺两银 中国队创一项世界纪录 11月14日的...
2025-11-17 18:18:38
沙漠里藏着湖泊?喀什这片神...
当金黄沙海遇见碧蓝湖水 你能想象在茫茫沙漠中突然出现一片波光粼粼的...
2025-11-17 18:04:54
甘肃一景区今日起恢复正常开...
关于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恢复正常研学活动的通知 尊敬的研学朋友们...
2025-11-17 18:04:15
打卡清单更新中!国家4A级...
重庆4A级旅游景区有望再增3个。11月17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
2025-11-17 18:04:14
上海迪士尼爆了!排队100...
近日,浙江宁波、湖州、嘉兴等地 中小学生迎来首个秋假, 叠加周末形...
2025-11-17 18:04:08
酒店业的未来答卷:效率与体...
当年轻一代消费者步入酒店,他们的需求已不只是一夜的安眠。高效便捷的...
2025-11-17 18:03:49
日本旅游股大跌
11月17日,日经225指数开盘跌0.19%。截至08:15,日经...
2025-11-17 18:03:45

热门资讯

全运会 | 马术比赛,给不给马... 新华社深圳11月17日电(记者肖世尧、黄耀漫)全运会马术比赛颁奖仪式结束后,总有一个庄重又温情的环节...
天津博物馆藏中国纹章瓷精品亮相... 11月17日,“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18-19世纪中国纹章瓷特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揭幕。展览包...
潮阳英歌与普宁英歌舞的由来——... 《英歌武》上篇明末潮普。第1节鹤鸣南山,第2节巡检被袭,第3节海商之怒,第4节千户出兵,第5节水寨调...
沉睡千年的西域传奇?吉木萨尔北... 谁能想到,新疆戈壁深处竟埋着一座改写中国边疆史的唐代都城? 站在吉木萨尔县那片荒芜的土墙前,狂风卷起...
战国中山长城与中山国文化 文 ... 唐县北城子遗址 在河北保定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蜿蜒着一条跨越2300多年历史的石头长龙。他就是战国时期...
原创 朱...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做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贡献,如将都城迁到北京、疏通大运河、组织六次下西洋、五次北征、...
原创 清... “苍生尚未苏醒,笔下诉说孤愤,文采风流今犹存,毫发无遗恨。”今天带来一组清末老照片,经过修复上色后,...
原创 历... 《孙子兵法》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战术:以少胜多。顾名思义,就是指用相对较少的兵力去击败数量众多的敌人。...
原创 中... 中国文化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尽管如此,总会有一些女性突破重重障碍,展现出自...
原创 三... 2025年11月17日,对于中国围棋界而言,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天。在刚刚结束的第30届三星杯决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