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75年12月16日),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在声称奉命讨伐奸相杨国忠的名义下,发动了叛乱,起兵反唐。安禄山的叛军由多个部落组成,包括同罗、库莫奚、契丹、突厥、室韦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联军,兵力超过20万。叛军自范阳起兵,安禄山亲自指挥着15万精兵,直扑长安。唐朝随即与叛军展开了持续数年的血腥战争。这场由藩镇叛乱引发的战斗,最终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史称安史之乱。 关于安史之乱的背景与过程,历史学者已有许多详尽的分析与论述,本文不再赘述。重点在于总结安史之乱对唐朝人口的巨大损失。以下是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时,部分历史记载中死亡人数的统计:
公元755年,安禄山率领叛军攻陷了灵州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满目疮痍。……唐军投降的兵员接近万人,安禄山残忍处决了他们。此后,唐将郭子仪带领唐军在靖边与安禄山的部队展开激烈战斗,成功击溃了敌军,并且将7000名敌方骑兵活埋。 到了756年,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等人攻占了常山,展开了大规模屠杀,数万平民在屠刀下丧命。常山一带的拉锯战中,唐将郭子仪率军反攻,斩首了4万余名叛军。随后,安禄山的军队在灵宝与唐军发生决战,叛军获得了重大胜利,唐将哥舒翰率领的军队伤亡惨重,超过20万人在这场战役中丧命。史思明的叛军还袭击了刘正臣部,造成了7000余名唐军官兵的死亡。紧接着,他们攻占了九门,再次造成了数千名唐军的死伤。 同年,唐将张巡带领军队发起反攻,斩杀了数千名叛军,然而不久后,安禄山亲自率领部队在咸阳与唐军展开决战,唐军的伤亡达到了4万余人。张巡继续在宁陵取得了胜利,斩杀了万余叛军,尸体堆积如山,汴水被尸体堵塞,河水再也无法流动。 到了757年,唐军大将李光弼在太原之战中击败了史思明的部队,俘虏并斩杀了数万敌人。接着,李光弼带领唐军攻击安禄山的部队,斩杀了超过7万敌人。名将郭子仪在河东作战时也获得了大胜,击毙了8000多名叛军。紧接着,郭子仪继续追击叛军,在长安西侧斩杀了6万多人。许多叛军的尸体堆积在沟壑之间,场面极为惨烈。郭子仪乘胜追击,最终在潼关斩杀了5000多名叛军。同时,张巡等6000余名唐军将士死守着睢阳孤城。由于城中粮草短缺,战士们只能吃马匹来充饥。待战马耗尽后,他们不得不食用老鼠和小鸟,但这些食物很快也耗尽,最后只能啃食树皮和草根。最终,张巡不得不杀死自己的爱妾以安抚将士,随后又杀死了城中的妇女,最后轮到年老体弱的男子。叛军围困城池多年,城中死伤惨重,尸体堆积如山。尽管张巡顽强抵抗,连续与叛军交战400多次,斩杀了12万余名敌人,但由于饥饿和疲劳,睢阳城终于陷落,最后的400多名守军全部被叛军杀害。到758年,史思明带领叛军攻陷魏州,屠杀了3万余名军民。 759年2月,唐将郭子仪等围攻邺城,击杀了3万多名安禄山的叛军。3月,唐军调集了60万大军与史思明的部队在安阳河展开了决战。双方伤亡惨重,安阳河一带尸体横陈,鲜血如河,场面惨烈。 从759年到762年,安史之乱逐渐平息,唐军与叛军之间发生了数百次战斗,双方伤亡人数都极为庞大,每场战斗的死伤人数往往超过万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