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会场的一次发言为什么能够引起外交波澜呢?当中方代表提及了 “琉球原住民” 这个表述的时候,日本的代表团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现场的反应也是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那么对于这一件事,我认为核心并不是说单纯的言语上的争议,而是被长期遮蔽的流程问题,重新回到了国际视野的必然结果。
时间回溯到1880年,琉球使臣林世功的壮举是成为了历史的关键节点,这一位肩负着复国使命的官员,是在北京持续奔走求援将近一年的时间,面对日本强行废除琉球国,设立 “冲绳县” 并且押解琉球国王到东京的局势,最终选择了在总理衙门前殉国了。
但留下的血书里面 “琉球亡则东海危” 的表述,既传递了对时局的忧虑,也促使清政府最终没有签署日本提出的 “分岛改约” 条约。
这一个决策也意味着,中国从来没有在法理上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吞并行为,成为了琉球问题悬而未决的重要历史依据。
从历史跟法理的层面上来分析,日本对琉球的管辖主张是存在着明显的争议的。
一是文化跟宗藩关系是有着明确的实证史证:从明朝的洪武五年(1372 年)起,琉球就跟中国建立了藩属关系,持续了近500年的时间,国王登基都是需要经过中国皇帝的册封,官方的文书也是采用的是汉字,首都首里城 “守礼之邦” 的匾额还是明朝万历皇帝所赐的当地的语言,甚至是保留了闽南语渊源的特征。
二是国际条约也有明确的界定:《开罗宣言》规定了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限定日本主权 “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1972年美国是向日本宜家的琉球相关权利的时候,仅仅是涉及了 “行政权”,根本就没有提及关于 “主权”的问题,并且这个移交行为是没有经过联合国正式批准,属于双边的一个协商结果。
明星倾向跟国际准则也是形成了呼应,日本的官方长期都没有把 “琉球原住民” 认定为少数民族,而《冲绳时报》
2022年发布的民调数据是显示,48%的冲绳受访者是支持强化地方自治权限的,3%的人是认同完全归属日本管辖,69%的受访者是希望加强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一个数据跟这一数据与《联合国宪章》第七十六条 “非自治领土人民享有自决权” 的核心原则是相契合的,这也反映出了当地民众对于自身身份跟发展路径的自主诉求。
林世功的故事并不是说是孤立的历史片段,这一位出生在琉球官宦世家,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使臣,临行前已经是抱定了必死之心,却在久远的过程中是屡屡受阻。
而他当年预警的 “东海安全风险”,在后续的历史中也是逐步的显现出来:日本是以琉球为基地,曾经是发动了对台的侵略行动,并且最终卷入到了二战当中。
现在中国在联合国提及了 “琉球原住民”,本质上就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客观表述,也是对国际社会了解相关史实的必要科普。
综合来看,琉球的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历史精美跟法律依据的双重争议,日本代表团的强烈反应也是折射出了对相关历史事实的回避态度。
从145年前的史书再到今天的国际讨论,历史的真相始终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核心前提。
历史的尘埃是不会掩盖真相,国际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你认为流程问题应该通过怎么样的一个国际机制来推进解决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