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发生了重大变故,秦武王因不慎在举鼎时去世,年仅十几岁的秦昭襄王继承了王位。由于秦昭襄王年纪尚小,国家大政多由母亲宣太后主持,而宣太后的弟弟魏冉则在背后操控朝政。宣太后不仅成功辅佐儿子登上王位,还在秦国动荡不安的时期,处理了强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基础。随着秦昭襄王渐渐成长并开始掌握更多权力,他逐渐废除了母亲的权力,驱逐了舅舅魏冉和自己的兄弟们,开始亲自治理秦国。 义渠与秦国的关系
西周时期,义渠部落曾向周朝效忠。周穆王在位时,亲自带领大军征伐戎狄,迫使包括义渠在内的五大戎狄部落接受周朝的统治,并将他们安置在大原地区。由于地理条件优越,义渠迅速崛起,成为该地区最强大的部落之一。然而,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的无能治理,犬戎部落趁机攻破了镐京,并在骊山杀害了周幽王。周平王为了逃避戎狄的侵扰,决定东迁至洛邑。趁着周朝内部的混乱,义渠宣布脱离周朝的控制,正式独立,并建立了自己的郡国。与此同时,由于秦国在护送周平王东迁中立下赫赫战功,秦国被封为正式的诸侯国。 从相爱到相杀 公元前352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崛起,开始着手收回西河地区。秦孝公指派军队攻打魏国,成功占领了西河郡和上郡。此前,秦国在渭河下游被义渠击退,但随着东部局势的稳定,秦国决定解决义渠这一后方的威胁。虽然秦国多次出兵攻打义渠,却始终未能消除其威胁。直到公元前331年,义渠爆发内乱,秦惠文王抓住机会派兵攻打义渠,最终将其打败。公元前327年,义渠王向秦国称臣,义渠成为秦国的一部分。 然而,义渠并未完全臣服于秦国,时常反复无常。公元前319年,秦国再次出兵攻打义渠,夺取了义渠的郁郅。此时,公孙衍开始筹划合纵计划,打算联合其他六国一起抗秦。为了确保计划成功,公孙衍游说义渠王背后偷袭秦国。义渠王为了报复失地,决定与合纵的五国达成协议,联合攻秦。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合发动攻击,而义渠则趁机出击,成功打败秦军,收复了部分失地。尽管五国最终因为内部纷争被秦国击败,但义渠依然是秦国的重要威胁。 到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在中原战场取得胜利后,重新调动大军进攻义渠。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义渠的二十多座城池,义渠的实力大幅下降。 色诱义渠王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继位,义渠王专程前来朝贺。尽管秦昭襄王年纪尚小,国家依然由宣太后掌控。为了消除义渠对秦国的威胁,宣太后决定改变秦国历来的强硬策略,转而采用更加温和的怀柔政策。她邀请义渠王常住甘泉宫,给予其丰厚的待遇,还亲自陪伴他,极力满足义渠王的虚荣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太后甚至为义渠王生下了两个儿子,这一举动彻底消除了义渠王对秦国的警惕。谁能想到,秦国竟然为仇敌生儿育女呢?宣太后巧妙的手段使得义渠王对秦国完全放松了警惕。到了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认为时机已到,便与秦昭襄王商议,决定一举消灭义渠。她诱使义渠王前来甘泉宫,准备实施她的计划。最终,宣太后成功将义渠王处决,秦国随即派兵进攻义渠,彻底消除了这个长期威胁秦国的敌人,义渠也成为了秦国的一个省份。 结语 宣太后无疑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且能力非凡的政治人物。通过她巧妙的安排,秦国不仅化解了义渠的威胁,还展示了女性在权谋中的独特智慧。历史告诉我们,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在某些时刻,女性独特的思维方式甚至能比男性更为有效,这一点在宣太后的治国方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