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该如此偏爱魏王李泰!这种情况真让人无法忍受。 作为一位皇帝,他偏爱太子,顺便培养一个备胎,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像李世民那样陷入困境,只能由李渊选定他为继承人,从而间接控制了皇帝的权力。李世民在治国理政方面和家庭管理上存在着巨大差异。长孙皇后还在时,一切看似平稳,而一旦长孙去世,李世民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慈父,尤其是对待李治时更显得父爱满满。除了最小的儿子,其他几个成年子女都被宠爱得有些偏差。
其实,李世民的几个大儿子并不差,但他们在长孙无忌的影响下,确实没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与引导。幸好还有李治这个优秀的儿子,否则唐朝的未来就难以预料了。李世民的行为就像很多老父亲一样,把家产留给了长子,担心小儿子受亏待,这种心态实在太常见了。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尤其宠爱,他们的成长显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李承乾之所以被废,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作死,他养了宠童,闹出了大乱子。若不是他自己不断惹事,可能局势也不会如此。 不过,作为太子,继承帝位的储君,怎么能总是做出一些争风吃醋、引人非议的行为呢?太子对于皇帝来说,其实是一个臣子,应该做一个臣子的职责。当皇帝要任命某些人时,太子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绝不应要求皇帝听从自己的意见,不应强迫父亲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太子总是要求父亲照做,那不就是君臣关系颠倒了吗? 作为父亲,皇帝对太子的期望就是希望他能够尽到做儿子的责任。父亲偏爱小儿子,难免担心长子可能会因此冷落他们,作为儿子,应该要有孝心,关爱父母、照顾弟妹。这样一来,即便无法完全巩固自己的地位,至少也能保持一部分的稳定。皇帝无法找到太子的把柄,那他就不能轻易加以除掉。从古至今,弟弟妹妹在看到长兄时,常常会有一种与其争夺长子地位的冲动,想做点事情也是难免的。然而作为长子,应该要宽容对待他们,给他们犯错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认识自己的错误。即便他们犯了错,长子也应该适时给予帮助和包容。 我知道,许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很委屈。但你必须明白,天下间有多少人从一出生便注定了继承帝位的命运?能够享受这样的巨大利益,却不想承担任何责任,这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