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那个一度风云一时的雄主,打算趁着晋国动荡派兵袭击郑国。然而,秦军刚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一道无法忽视的障碍——崤山。
崤山是那种典型的险峻山脉,山体裂开,悬崖峭壁千米高,只有一条狭窄的路可以通过,被称为崤函古道。古道是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是沟通关中与中原的战略要地。对于秦国来说,要想称霸关中或进入中原,必须掌握这条古道。这条路非常艰险,秦军从雍都出发,要先渡过黄河,经过潼关、函谷关,再通过硖石关、渑池、新安,最后才能抵达洛阳。一路上不仅险象环生,最后才能进入中原平原,展开大规模作战。 崤函古道的险峻之处在于大部分路段被高山围绕,崤山与秦岭相连,东接邙山,南界伏牛山,北靠黄河,主峰高达1900米,山脉总长达480多里。古道就像一条横亘在黄河和关中的巨大屏障,阻挡了两地之间的通行。在没有现代工程技术的年代,修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这条古道的险恶程度可见一斑。即使在今天,崤函古道依然是许多建设项目的难题。无论是高速公路、铁路,还是普通国道,都难以避开这片险境。今天的我们,若能走一走这条古道,或许才能真正理解过去战士们的艰辛与牺牲。许多古战场遗址,依旧保存着过去的痕迹,那些被遗弃的刀枪,或许就是对这片土地历史的最好注解。 就在一个寒冷的春晨,秦军的队伍正跋涉在这条长长的古道上,队伍的尽头早已消失不见。路两旁的悬崖几乎将视野完全封锁,昨夜的雪依然覆盖在山石和路旁,白雪皑皑,只有一线蓝天可见。道路崎岖不平,积雪使得行军困难重重,战马喘着粗气,许多士兵不得不下来推战车,帮助队伍前进。这支队伍正是秦穆公派去偷袭郑国的三万精锐部队,领队的是秦相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以及秦相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 西乞术感到非常寒冷,他揉了揉冻得发僵的脸,忍不住抱怨道:老哥,我们已经在这荒山野岭走了十多天,怎么还没有看到出口,照这样下去,我快疯了!白乙丙也抬头望了望冰冷的天空,叹气道:崤山果然是个险地,如果在这里埋伏一队精兵,从高处攻击,恐怕谷底的人一命呜呼。父亲常说这里可能就是我们的埋骨之地,难道真是这样吗?听到这些话,孟明视立即愤怒地呵斥道:住口!说这种晦气话!晋国的军队怎么会想到这种阴险的计策,我们的侦察兵岂是吃素的!再说,扰乱军心可不是轻松的事,小心我拿你们的军法处理!西乞术见主帅发怒,赶紧闭嘴,继续催促队伍前进。 大约过了五六天,秦军终于走出了崤函古道,进入了周天子的领地——洛邑。虽然周天子在春秋时期的军事力量已然不如大国强盛,但其王室地位依然高高在上,因此军队经过时都必须保持一定的礼仪。《吕氏春秋》记载了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左右皆下的礼仪。意思是经过周天子的城池时,战士们需要卸下盔甲,把兵器收起来,表示尊敬。 然而,当秦军的三百战车经过周王城时,士兵们却显得相当轻浮和随意,特别是贵族甲士们,跳下战车后,虽然摘下头盔,却随便地朝王城方向挥手致意。一个名叫褒蛮子的前哨牙将,刚刚下车敬礼,还没等两秒钟,就跃回战车上,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动作干净利索吧!哈哈,不好意思,我先走啦!随即他大笑三声,纵身跃上战车,扬长而去。看到这一幕,其他士兵也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跳上车,车夫们也开始大声呼喊:快点,快点,老司机带飞!周王城下的场面一度变得热闹非凡,战车飞驰而过,连大路上的车也像春运时的火车一样,匆忙赶路。秦军的快速行进让他们也终于摆脱了崤函古道的阻塞,进入了较为平坦的大道。 然而,在周王城的城墙上,两个特殊的人物却在注视着这一切。他们是周天子派来观察秦军的王子虎和他十岁的儿子王孙满。等到秦军离开后,王子虎和王孙满将秦军的轻浮行为报告给了周襄王。襄王听后,低头问道:你们认为,秦军此去胜败如何? 王子虎叹了口气说:秦军如风般疾驰,勇猛无比,郑国恐怕要倒霉了。然而,王孙满却摇头微笑,不以为然。他自信地回答:这群飞车党轻浮不羁,缺乏礼仪,也缺乏警惕心。如果遇到险境,岂能不败!襄王听后,不禁点头微笑:说得有道理,不过结果如何,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若真如你所言,我便将我最心爱的宝剑送给你。 王孙满开心地跳了起来:好!我一定赢!二十二年后,王孙满再次用他机智的言辞,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打退了强大的楚庄王,成为一代名将。这一段历史,也成为了他名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