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烈的自卫反击战之一。在这场战争中,日军的残暴暴行让无数中国同胞惨遭屠杀,许多妇女遭到摧残,整个中华大地都弥漫着血与火的痛苦与煎熬。在这个悲惨的历史时刻,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抗日的前线,为了保卫祖国,奋力抵抗外来侵略。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们面对同胞的惨死,不仅没有为其复仇的决心,反而甘愿充当日军的帮凶,协助侵略者压迫自己的同胞,这种行为让人痛心至极。 今天,我们要纪念的英雄是陈安宝,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华男儿楷模。作为一名军长,陈安宝不仅勇敢果敢,而且英勇无畏,一直坚守在抗日战场,带领无数战士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屡次获得辉煌战功。可惜的是,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陈安宝不幸被日军的火炮击中,英勇牺牲。战后,虽然部队只找到了陈安宝的一条腿,但他那无畏的精神和英勇事迹,仍然永载史册,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
陈安宝生于1891年,浙江黄岩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小时候,陈安宝的父母过得非常艰难,母亲早逝,由父亲独自支撑家庭。尽管家庭贫困,陈安宝从未怨天尤人,反而表现出了与年纪不符的成熟和坚韧。他常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去割猪草、喂猪,长大后又为生计去河里捉鱼捉虾,再带到集市上卖,帮家里补贴家用。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开始跟着父亲下田耕作,辛勤劳作。虽然身为贫苦家庭的孩子,但他处事冷静,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责任感。 陈安宝家附近的作新学校老师发现他聪明伶俐,于是找到陈安宝的父亲,建议他送陈安宝去上学,学些文化知识,免得将来因为无知而后悔。陈安宝的父亲无奈地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但家里实在太穷,哪有钱送他去读书呢?”在老师的劝说下,陈安宝的父亲终于决定让他去学校读书。学校的校长得知安宝家里的困难后,主动减免了他的学费,帮助他继续学业。陈安宝也不负众望,成绩优秀,深得老师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家庭贫困,陈安宝不得不在学业中途退学。虽然老师们非常惋惜,但他们仍然赠送给他一些书籍,希望他不要放弃学习。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安宝深知,只有投身军旅,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于是,他向老师和校长表达了自己参军的决心,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资助,最终顺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受过严格训练后,陈安宝毕业回到家乡,进入浙江陆军第二师担任排长。他凭借聪明才智和与士兵们的亲近关系,逐渐赢得了上级的赏识。随着军阀混战、民生困苦,陈安宝感到十分痛心,决定投身北伐战争。在战场上,他屡立战功。经过多年拼搏,到1931年,他已经晋升为第17旅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安宝作为79师师长,主动请缨赴前线与敌人作战。他被迅速编入程潜指挥的第一战区,英勇地阻击日军。在淞沪会战中,尽管国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仍未能挡住日军的进攻。此时,陈安宝奉命前往淞沪支援,迅速指挥部队展开防御。 1937年11月5日,日军为突破上海防线,调集三个精锐师团登陆金山卫,意图截断上海守军的退路,威胁守军的后方。在这紧急关头,陈安宝迅速带领部队投入战斗,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陈安宝亲自指挥,顽强坚守了十天,直到11月15日才奉命撤退。此后,陈安宝带领部队在常德一带继续与日军激烈搏斗,屡次取得辉煌战果。 陈安宝不仅在正面战场英勇作战,还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成功摧毁了敌人的补给线。同时,他还亲自参与敌后活动,安抚百姓,收编游击队,成功抵挡了日军的多次扫荡。由于表现突出,1938年6月,陈安宝被任命为29军军长。1937年9月,陈安宝率领79师与日军展开了长达三个月的殊死搏斗。直到12月,陈安宝正式升任军长,79师由副师长段朗如接任。在随后的南昌战役中,陈安宝依然带领部队顽强抵抗。然而,在面对日军强大反攻时,依然未能阻挡日军的推进。1939年5月5日,在一次血战中,陈安宝在前线指挥部遭遇日军炮火袭击,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