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运会的圣火在粤港澳大湾区点燃,一场关于运动、融合与活力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这场三地联合举办的体育盛会,不仅点燃了大湾区民众的运动热情,更以“体育+”为钥匙,解锁了跨城融合的“健康密码”。从澳门的“双赛”联动到东莞的“村BA”狂欢,从跨越三地的自行车破风竞速到港澳骑友的跨境骑行,大湾区正用运动打破地域边界,书写着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澳门:“体育之城”的双赛狂欢,近2000个社团点燃全民健身
本届全运会,排球、乒乓球等赛事在澳门赛区掀起热潮,而这座“体育之城”的全民健身浪潮早已从赛场蔓延至街头巷尾。松山市政公园作为澳门市民最熟悉的健身场所,每天清晨都挤满运动爱好者——这里不仅是澳门半岛的最高点,更因远东第一座现代灯塔、世遗炮台和百年教堂的加持,成为运动与文化的交融之地。数据显示,澳门约1.2万个社团中,体育类社团近2000个,涵盖手球、桌球、拳击、单车等45个类别,几乎覆盖所有运动项目。更值得一提的是,全运会期间,澳门历史悠久的格兰披治大赛车(11月13日至16日)与全运会“双赛”联动,让这座多元城市更添生机。从专业赛事到民间社团,澳门的体育基因正以全民参与的方式蓬勃生长。
东莞:“篮球之城”的狂热基因,村BA冠军与十万青少年的篮球梦
如果说澳门是“多元体育”的代表,那么东莞则是“篮球基因”的绝佳诠释。这座城市“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拥有超6900家篮球场,年均比赛超5000场,全年接受培训的青少年超过10万人。新湾村篮球公园的冠军球队便是典型缩影——尽管10月底刚夺得莞篮“村BA”冠军,队员们仍每周自发组织比赛保持状态。东莞的篮球生态不仅完整,更形成从二三线梯队到职业联赛的闭环:专业教练团队、科学训练体系、层出不穷的民间赛事,让篮球真正扎根于城市血脉。在这里,篮球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连接社区与情感的纽带。
跨城融合:230公里无感通关,自行车赛与民间骑行的“破界”之旅
本届全运会最独特的风景,莫过于公路自行车赛男子个人赛——这场跨越粤港澳三地的230公里破风竞速,从珠海出发,经港珠澳大桥至澳门,再抵香港大屿山,最终返回珠海。运动员6次经过口岸却无需刹车,全程“无感通关”的背后,是北斗芯片定位技术与三地海关、边检部门的无缝协作。正如十五运会珠海赛区执委会副主任袁熊所言:“芯片里存储着运动员和通关人员的个人信息,三地部门可实时掌握通关动态。”而民间的跨境运动同样火热:“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后,港澳骑友周末专程到深圳、珠海骑行绿道;珠海的滑冰、冰球、马术等新兴项目训练场,也吸引大量港澳学员——横琴某马术机构负责人透露,港澳学员从2023年的1-2人增至如今的150人,45分钟车程与自助通关的便利,让“粤港澳生活圈”真正融为一体。
总结:体育为媒,大湾区从“地理相连”到“生活相融”
从澳门的“双赛”狂欢到东莞的篮球狂热,从跨城自行车赛的无感通关到民间骑行的日常融合,全运会正以体育为纽带,推动大湾区从“地理相连”走向“生活相融”。在这里,运动不仅是强健体魄的方式,更是打破地域壁垒、增进三地情感的桥梁。当港澳骑友在珠海绿道飞驰,当澳门孩子在横琴策马奔腾,当东莞“村BA”冠军与香港选手同场竞技,大湾区正用一场场体育盛会,书写着“健康中国”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更多“体育+”场景的落地,这片热土必将迸发出更强劲的融合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