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国内仍有大量土匪存在,国家百废待兴。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为什么要主动派遣百万大军进入朝鲜,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正面交锋呢?
其中一个核心原因是地缘安全问题。如果朝鲜半岛落入美国手中,中国东北这个当时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将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之下,这是中国绝对无法承受的风险。此外,中朝之间有着长期的友好关系,毛泽东在权衡利弊后,力排众议,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地跨过鸭绿江时,朝鲜局势已经非常危急。朝鲜半岛几乎被美国一分为二,南方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部覆灭。随着麦克阿瑟率领美军越过三八线,残存的朝鲜人民军几乎没有任何反击能力,到志愿军出兵时,朝鲜军队已经退缩至鸭绿江沿岸,仅剩下零星残兵。当时苏联甚至开始考虑让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或苏联远东地区建立流亡政府,这说明局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么,当时朝鲜人民军究竟还剩多少军力呢?数字显示仅有7万人。乍一看,这个数字还算不少,毕竟朝鲜战争爆发前,人民军总兵力约为13万人,似乎还剩下近一半。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这个数字严重得多。 军队的战斗力从来不是单纯由人数决定的。虽然残余的朝鲜人民军有7万多人,但无论是武器装备、后勤补给还是士气,都远不如战争初期。很多士兵都是仁川登陆后新招募的,战斗经验和训练都不足,而原本13万最精锐的部队大多在南方被美军包围消灭,只有少数坚持游击战,此外,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派出的4万多老兵支援。 可以说,尽管名义上还有几万人,但朝鲜军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美军不断推进,几乎已经逼近鸭绿江。如果没有中国的介入,朝鲜人民军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金日成甚至不敢公开暴露自己的位置,以免成为美军攻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