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顾祝同大败孟良崮,事后居然安然无恙,原因在于“百依百顺”
创始人
2025-11-12 01:32:50
0

从1947年3月开始,蒋中正的军事集团便开始精心准备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此前,蒋军两位因屡战屡败而名声不佳的将领——刘峙和薛岳,早已被免职,因此蒋中正不得不重新选择一位重磅指挥官来与陈粟联军决一死战。然而,这一人选的选择让蒋中正颇为为难。

这场蒋军发起的“鲁南会战”动用了大量兵力和资源。蒋军将整编74师、整编11师和第5军作为主力,再加上绥靖区的部队,总兵力达到了40余万人,其中包括蒋中正五大主力中的三支精锐部队。这些部队被视为蒋军的“压箱底”力量,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要指挥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所需的将领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军政经验,还需要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因此,蒋中正最终决定任命陆军总司令顾祝同驻守徐州,亲自指挥这场与陈粟大军的生死决斗。

在蒋军高层中,有“八大金刚”和“五虎上将”之说,这些将领中不乏有资格担任重要战区指挥的高手。顾祝同作为“五虎上将”之一,同时也是“八大金刚”中的一员,深得蒋中正的信任。顾祝同性格低调、谨慎,为人谦和,军中上下都非常喜爱他。由于他为人稳重,口碑极好,军中称他为“军中圣人”,因此,蒋中正决定让他去徐州指挥这场战争,着实没有什么令人意外之处。

虽然顾祝同在军事才能上相比其他将领显得平凡,尤其在抗战时期他指挥的第三战区没有重大胜利,唯一较大规模的战役也只有浙赣会战。顾祝同的作战风格一向是“稳扎稳打”,相较于薛岳敢打敢拼、个性张扬的风格,顾祝同更加谨慎稳重。薛岳曾在与陈粟大军的多次交锋中失败,这也让蒋中正意识到,或许顾祝同的稳健风格更适合当前局势。

顾祝同的战术思路并不复杂,主要通过集结三个兵团形成合围,迫使华东野战军与自己决战,并利用绝对兵力优势逐步蚕食沂蒙山区的根据地。这一战术与蒋军当年“围剿”江西红军时使用的手段有些类似,虽然并不创新,但却有效利用了敌方战场空间的局限,迫使陈粟做出艰难应对。尽管陈粟的战术颇具独到之处,但在蒋军的压力下,只能选择退让。顾祝同为了争取功劳,向蒋中正报告称陈粟大军“伤亡惨重,已无力再战”。蒋中正收到电报后回复,指示顾祝同应更加激烈,采取“稳扎猛打”的策略。

蒋中正乐观的情绪很快传递到了蒋军的各个层面,尤其影响了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汤恩伯获取了一个重要情报——华野司令部驻地在坦埠,于是他决定出兵攻占坦埠,这一决策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接下来的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师惨败,师长张灵甫和副师长蔡仁杰阵亡,这给蒋中正带来了致命打击。

战败的消息传回南京,震动了整个蒋军高层,蒋中正不得不追究责任。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因“玩忽职守、救援不力”被撤职并交军事法庭审判;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也因类似原因受到撤职留任处分;汤恩伯因指挥失误被免去兵团司令职务;而参谋总长陈诚也因指挥不当被停职。然而,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的顾祝同,依然未受任何惩罚,稳坐钓鱼台。

顾祝同之所以能在蒋中正的军事集团中屹立不倒,完全得益于他对蒋中正的忠诚,甚至超过了刘峙。他对蒋中正的决策始终无条件支持和服从,无论职务如何调动,他从不争辩。即使蒋中正的得力助手何应钦曾私下表示,顾祝同在蒋中正面前简直是“百依百顺”。

在蒋军的将领中,虽然不少人因缺乏独立性被批评为失去了军事指挥的骨气,但也有一些将领坚持自己的操守,不满像刘峙和顾祝同这样“奴才”般的行为,甚至会编段子来讽刺他们。刘峙的“长腿将军”或“看门猪”这些外号便是其中的代表,而顾祝同的最著名的段子则是“一跪升三级”。

传言中,顾祝同在黄埔军校初建时曾因迟到被蒋中正命令罚跪,结果第二天蒋中正再度巡视操场时,发现顾祝同仍在坚持跪着,且已经被白霜覆盖。蒋中正深受感动,得知顾祝同为保定军校校友后,立即提升他为军校管理部主任,军衔也由中尉升为中校。尽管这一事件未必完全属实,但它在蒋军中流传甚广,成为了南京官场关于蒋中正用人之道的讽刺。

尽管顾祝同在军事指挥上并不突出,他却擅长在蒋中正与其他高层之间处理关系。尤其在西安事变后,顾祝同和刘峙被何应钦任命为总指挥,带队向西安进军。刘峙积极响应,而顾祝同则保持冷静,特别是在处理与宋子文、宋美龄兄妹的关系时,顾祝同表现得极为赞许。正因如此,蒋中正在西安事变后觉得顾祝同更加可靠,这也为顾祝同后来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孟良崮战役的失败,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归咎于顾祝同的“百依百顺”。张灵甫越级上报作战计划时,顾祝同明知张灵甫是蒋中正的宠臣,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任由蒋中正批准张灵甫的“中心开花”策略,导致了整编74师的全军覆没。尽管事后顾祝同懊悔这一决策,但他始终未敢对蒋中正提出异议。

蒋中正的指挥风格中,越级指挥和多头指挥的弊病严重。在孟良崮战役中,陈诚直接插手指挥,虽然顾祝同是战区最高指挥官,但由于与陈诚关系紧张,他选择“躺平”。这种无所作为的态度导致顾祝同在战后评价较低,甚至常常被忽略。最终,蒋中正将陈诚调离南京,顾祝同则取而代之,成为蒋身边最重要的军事顾问。

在蒋中正的军事生涯中,顾祝同的忠诚和顺从使得他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屹立不倒,尽管他的军事才能并不出众,但他对蒋中正的支持从未动摇,最终成为蒋中正的“心腹”之一。

相关内容

原创 ...
F1 2025赛季的圣保罗大奖赛在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0日落...
2025-11-11 18:19:03
全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双桨上海...
工人日报客户端广州11月11日电(记者窦菲涛 刘兵)今天上午,十五...
2025-11-11 18:18:10
2025年“福满榕城 奋勇...
        
2025-11-11 18:15:32
有趣的一天|东莞露营记:把...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总在追赶时间,却忘了 “享受当下” 才是生活...
2025-11-11 18:03:50
河南新乡取消医保门诊支付限...
为进一步方便参保群众就医购药,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正确理...
2025-11-11 18:03:48
当璞隐遇见大同 | 淡季入...
大同文旅这几年特别火,在旅游旺季酒店生意好一点都不稀奇,但大同古城...
2025-11-11 18:03:20
中超如果跨年的话 可以参考...
中超如果跨年的话 可以参考一下加拿大联赛
2025-11-11 18:02:55
原创 ...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
2025-11-11 18:02:21

热门资讯

原创 志... 1950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国内仍有大量土匪存在,国家百废待兴。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为什...
原创 霍...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虽然和平是最好的选择,但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时,绝不能退...
原创 正... 翻开《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唐朝的名将和名臣,竟然出自瓦岗...
原创 全...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中国有个姓氏就一笔——“丨”,而且全国加起来才7个人,是不是比大熊猫还稀有?估计绝...
原创 朱... 李善长出生于公元1314年,籍贯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在历史上,他就像萧何辅佐刘邦一样,成为朱元璋...
原创 晚... 这组老照片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场景,展现了1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和风貌。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再现的历...
原创 顾... 从1947年3月开始,蒋中正的军事集团便开始精心准备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此前,蒋军两位因屡战...
曹丕有10个儿子,又十分憎恨曹...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魏文帝曹丕临终那年,床前站着的,不是宠臣,不是后...
原创 赤... 我们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惨败,这意味着他对荆州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而孙刘联军并没有给曹操军队...
原创 齐... 公元前609年,齐国的第二十一任国君齐懿公吕商人,在自己随侍的两位车夫手中死去。这一事件听起来似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