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老照片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场景,展现了1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和风貌。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再现的历史细节,值得珍藏和回味。
这位年轻女子的面容端正,五官精致,脸庞饱满。她穿着传统的袄裤,腰间系着一块绣花大巾,那是用来遮盖大腿至膝部的蔽膝,这种装束是古代女性遮掩身体的一种方式。她的脚上可能还穿着小巧的三寸金莲,这在当时是美丽的象征。她大约十五六岁,年纪轻轻时就可能已有不少年轻男子上门提亲。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秋天的水稻收割场景,农民们在田地里辛勤劳动,将水稻捆成束后放在特制的木架子上摔打,谷穗掉落后经过一番加工才能变成大米。那时农业生产工具十分简陋,依靠的全是人力,农民们的工作极其辛苦,完全没有现代农业机械的帮助。 照片中的三位木匠手中握着各种工具,包括锯子、刨子、凿子、斧子等,工具种类繁多,说明他们的技艺精湛,工艺要求很高。那时做木匠是一项高技术活,危险性也很大,十个木工九断指这句俗语便是形容这一行的高风险。 这是慈禧太后在雪天游园赏梅的画面。她身边陪伴着德龄和大太监崔玉贵,走在颐和园的雪景中,手中拿着一枝梅花,尽显高贵与优雅。慈禧太后与现代游客在景区拍照留影的情景十分相似,体现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位猎人在山中打猎的场景,背着满满一担捕获的山鸡和兔子等猎物,准备拿到集市上出售。如今,像这些野生动物都受到法律保护,捕猎和食用野生动物已不被允许,大家也应当尊重生态保护。 三名少年肩背着箩筐,看起来是出外做事,很可能是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这张照片透露出当时人们艰苦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年轻人,需要早早就开始劳作。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河南开封的一家小型医院,医生金纯仁(Gershom Whitfield Guinness)和他的助手正在为病人进行手术。尽管医院设施简陋,但金医生依然为病人做了大量的手术。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他剃发蓄辫,换上了马褂,努力与百姓接触,成为当时的一个有名医生。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广州的花船。花船作为漂浮在水面上的风月场所,是乾隆时期广州繁华夜生活的一部分。据记载,当时广州的花船多达七八千艘,各式各样的人群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去处,既有达官贵人,也有普通百姓。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杭州西湖的断桥,和今天的断桥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断桥上建有一扇门,限制着人们进入白堤的时间。虽然西湖的美景让人陶醉,但官府对这一景点的管理和规划却显得有些松散,甚至在桥头旁边开辟了菜地,呈现出与现代管理的差距。 最后一张是福州的灵光书院。这所书院由岳爱美于1898年创办,专门为盲童提供教育,教授盲文及其他生活技能,如编织草席、竹篮、修理钢琴等。通过这些技能的训练,盲童们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活。这些教育和训练,不仅帮助他们适应社会,还让他们获得了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