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建立之初,赵匡胤还只是禁军中的一名中低级军官。然而,在后周世宗柴荣的提拔下,赵匡胤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甚至官至殿前司都点检。然而,赵匡胤却未能履行柴荣对他的信任。在柴荣去世后不久,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成功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那么,赵匡胤对待柴荣的妻儿又是怎样的呢? **一、保全母子**
960年,陈桥兵变爆发时,赵匡胤公开宣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换句话说,赵匡胤在兵变中向参与的将士们立下了规矩,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许伤害柴荣的皇后和小皇帝柴宗训。兵变成功后,赵匡胤回到开封,并见到了宰相范质等人。范质对赵匡胤说道:太尉既以礼受禅,则事太后当如母,养少主当如子,慎勿负先帝旧恩。赵匡胤听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并许下承诺。后来,赵匡胤登基称帝后,立即下令加封柴宗训为郑王,尊奉太后符氏为周太后,并将他们母子迁至开封的西宫居住。此外,他还特别指示有关部门,确保母子俩的生活供应丰厚,以表关怀。 **二、迁居房州**在成功稳住局势后,赵匡胤又下令将周太后和柴宗训迁往房州居住,并任命亲信担任当地知州。房州的地理环境相当闭塞,四周被重重山林包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常年被视为流放之地。历史上,唐中宗李显曾因被废除而被流放至此,生活了十几年。将周太后和柴宗训迁至房州,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流放,赵匡胤因此背离了当初对他们的承诺。居住在房州的柴宗训未能健康成长,年仅二十岁时就因病去世,享年只有二十岁。得知此消息后,赵匡胤震惊悲痛,甚至在便殿中为他穿上丧服表示哀悼。随后,周太后决定出家修行,法号玉清仙师。直到淳化四年(993年)十月,周太后符氏因病去世,谥号为宣慈皇后。 **三、其余三子** 根据史书记载,柴宗训并未留下子嗣,因此,北宋朝廷从周家的旁系中挑选了一位继嗣来继续奉祀周室。然而,柴荣除了柴宗训,还有其他几个儿子,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和柴熙诲。对于这三位儿子的结局,北宋初年的《旧五代史》只简单记载了他们的名字和爵位,而《新五代史》则提到,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并且未对柴熙让和柴熙诲的结局做进一步的记录。那么,他们的最终命运如何呢?有一种说法认为,赵匡胤在登基后让潘美收养了柴熙让,并更改了他的名字为潘惟吉。潘惟吉在北宋官至天雄军驻泊都监,表现出色,深得赞誉。至于柴熙诲,则据说被将军卢琰收养,改名为卢璇,并在北宋担任防御使。不过,这些关于柴熙让和柴熙诲的结局并没有得到正式的历史确认,更多的仍是流传于野史中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