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
创始人
2025-11-11 19:33:11
0

前言

在巴尔干半岛的一隅,阿尔巴尼亚的存在堪称“发展奇迹”的反面。

苏联15年全方位援建,中国20多年倾囊相助,两大国累计投入超百亿资源,为它搭建起完整工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可如今它仍是欧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穷到什么地步呢?这么说吧,阿尔巴尼亚有近一半人口日消费甚至还没达到5.5美元,其人均GDP只有欧盟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份“越扶越穷”的困境,从来不是援助力度不够,而是自身发展的根基从一开始就扎错了地方。

外援给的是“成品”,没教“造车术”

1946年的阿尔巴尼亚,八成人口靠种地谋生,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电灯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苏联率先伸出援手,从1950年到1960年,一口气帮它建起116个重大项目。

发电站、炼油厂、机械厂一应俱全,让阿尔巴尼亚的工业产值十年间翻了数十倍,看似缔造了“工业化神话”。

但这神话的底色是“空中楼阁”。苏联的援助是典型的“交钥匙工程”:设备运到家门口,厂房盖好,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操作,阿尔巴尼亚只需要“按开关”就行。

这种模式下,它既没学会设备维修,也没掌握核心技术,整个工业体系完全依赖苏联的配件供应和技术支持。

直到1961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破裂后,苏联方面第一时间撤走所有的专家,并且停止对阿进行援助,一夜之间,当地所有的工厂陷入瘫痪。

没有配件更换,没有技术指导,刚建好的厂房很快就成了“空壳子”,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止,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危难之际,是中国接过了援助的接力棒。

从1961年到1978年,中国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140多个成套项目,援助总额超90亿人民币,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小到农机设备,大到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这样的完整工业城,中国不仅负责设计、施工,还派来550多名专家全程指导,连操作人员培训都一手包办。

饶是如此,这些项目也逃不开“建成即巅峰”的命运,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一旦中方专家完成任务撤离,阿尔巴尼亚方面就会陷入技术断档、维护混乱等困境。

拿菲尔水泥厂举例,这可是巴尔干半岛少见的大型建材基地,前途一片大好,但最终却因为缺乏有效管理以及备件等原因,这么多年来始终处于半停产的状态。

两大国的援助,本质上都是“送成品”而非“教造车”。

阿尔巴尼亚拿到的是现成的工厂和设备,却没学到自主生产、维护和创新的能力,一旦外部支持中断,整个工业体系就会随之崩塌。

“等靠要”成惯性,自主动力全流失

外援的初衷是“扶上马送一程”,可阿尔巴尼亚却把这份支持当成了“永久饭票”,慢慢养成了根深蒂固的依赖心态。

在接受援助的三十多年里,它始终没有主动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反而把“伸手要”当成了常态。

1974年,阿尔巴尼亚向中国提出了一份价值数十亿人民币的援助清单,彼时中国自身财政并不宽裕,这份无理要求让援助变得难以为继。

更让人无奈的是,许多援建项目在当地管理者手中被当成了“政绩摆设”,而非发展的根基。

工厂开业时锣鼓喧天,可由于缺乏责任心,设备维护不当,生产效率低下,短短几个月后就门可罗雀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种依赖心态也蔓延到了农业领域,中国提供了大量农机设备和技术支持,可阿尔巴尼亚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直到1970年代末仍不足20%,大部分农民依然在使用铁犁和手扶拖拉机。

强制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本该成为经济支柱的农业,最终沦为“靠天吃饭”的低效产业。

百姓如此,企业家如此,政府更是如此,阿尔巴尼亚的官员们把苏联、中国等援助行为视为理所当然,所有步骤仅限于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指令,根本没有企业化的思维和长远规划。

他们既不思考如何让援建项目形成产业链,也不琢磨如何提升本土技术水平,导致大量援助资源被浪费,国家经济始终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

封闭锁死机遇,隔绝世界发展潮

如果说依赖心态是“内功不足”,那么长期的封闭政策就是“外功废弛”,彻底堵死了阿尔巴尼亚的发展之路。

霍查从1944年掌权到1985年去世,四十一年的独裁统治让这个国家形成了极端封闭的政治文化,也让它错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1976年修订的阿尔巴尼亚宪法明确规定:不得引进外国资本、不得借外债、不得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

这份看似“坚守社会主义”的政策,实则让阿尔巴尼亚彻底与世界经济体系隔绝,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岛”。

当全球各国通过贸易合作、技术交流快速发展时,阿尔巴尼亚却关起门来搞“纯粹社会主义”。

既无法引进先进技术,也不能拓展国际市场,援建的工业项目只能在国内小循环,根本无法形成竞争力。

封闭带来的恶果远不止于此,由于长期不与外界交流,阿尔巴尼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且缺乏更新升级的能力。

全国至今只有一条45公里的高速公路,大部分地区仍依赖土路通行,物流不畅让许多工厂陷入“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的困境。

电力供应更是糟糕,全国95%的电力来自水电,而80%的水电设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备老化加上技术落后,导致停电成了常态。

2007年首都地拉那全年停电217次,这样的环境,根本没有投资者愿意前来。

转型乱象丛生,贫困雪上加霜

1985年霍查去世后,阿尔巴尼亚迎来了转型的机会,可这场本应扭转困局的变革,最终却让贫困状况雪上加霜。

19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阿尔巴尼亚被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转型过程混乱不堪。

大规模的权贵私有化让国有资产被贱卖,大量资金流入地下经济,普通民众并没有从转型中受益。

1997年,金字塔投资骗局崩盘,引发了全国性的暴动,政府一度失去控制,国家濒临分裂。

这场动荡不仅摧毁了本就脆弱的经济基础,还让社会秩序陷入混乱,进一步加剧了贫困。

如今的阿尔巴尼亚,依然没能走出转型的泥潭,制造业占GDP比重不足7%,出口商品90%是初级农产品或服装贴牌加工,缺乏高附加值产业支撑。

非正规经济占GDP的30%到40%,大量经济活动游离在税收体系之外,政府缺乏足够的财政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形成了“没钱修路→企业难生存→税收更少”的恶性循环。

司法独立不足、反腐败不力、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让阿尔巴尼亚虽然早在2009年就成为欧盟候选国,却迟迟无法实现入盟目标。

国际投资者望而却步,本土产业难以发展,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只能通过非法移民等方式寻求出路,进一步掏空了国家的发展潜力。

结语

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为阿尔巴尼亚铺好了发展的起点,可它既没学会自己走路,又关上了与世界交流的大门,最终在依赖和封闭中错失机遇。

一个国家的发展,终究要靠自己主动闯、用心学、大胆改,外援能帮一时,却撑不起一世。

直到今天,阿尔巴尼亚依然在贫困中挣扎,而这份挣扎,或许正是对过去那段“等靠要”岁月的最直接回应。

相关内容

原创 ...
F1 2025赛季的圣保罗大奖赛在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0日落...
2025-11-11 18:19:03
全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双桨上海...
工人日报客户端广州11月11日电(记者窦菲涛 刘兵)今天上午,十五...
2025-11-11 18:18:10
2025年“福满榕城 奋勇...
        
2025-11-11 18:15:32
有趣的一天|东莞露营记:把...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总在追赶时间,却忘了 “享受当下” 才是生活...
2025-11-11 18:03:50
河南新乡取消医保门诊支付限...
为进一步方便参保群众就医购药,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正确理...
2025-11-11 18:03:48
当璞隐遇见大同 | 淡季入...
大同文旅这几年特别火,在旅游旺季酒店生意好一点都不稀奇,但大同古城...
2025-11-11 18:03:20
中超如果跨年的话 可以参考...
中超如果跨年的话 可以参考一下加拿大联赛
2025-11-11 18:02:55
原创 ...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
2025-11-11 18:02:21

热门资讯

原创 鸿... 提起鸿门宴,不少人都会替项羽可惜。明明手握一把好牌,账内埋伏好刀斧手,只要摔杯为号,刘邦就性命难保。...
《华阳国志》与古蜀文化分论坛在... 11月11日,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华阳国志》与古蜀文化分论坛在四川省崇州市举办。 此次...
原创 韦... 李秀成曾经在自述中提到过太平天国的创业历史,他说:当时知道要建立国家的,只有六个人,其他人都还蒙在鼓...
原创 戴... 对于日本这个邻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的教授戴旭曾说过一句话:中国历史上从未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如果有...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出身贫苦,但在元末动荡的时期,得到了许多能人和志士的支持,最终脱颖而出,...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最终以秦国险胜、赵国惨败告终。秦国大将白起通过血腥的计谋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兵,这一残酷的行为...
原创 F... 2025赛季的F1圣保罗大奖赛在北京时间的2025年11月10日落下帷幕,完美收官。然而本次比赛也给...
双金闪耀!湖北队包揽十五运会赛... 极目新闻记者 胡迪凯 摄影: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通讯员 刘璐 11月1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赛艇项目在...
原创 苏... 天汉元年(100年),汉朝使节苏武因副使张胜卷入匈奴缑王谋反事件而被牵连,加上他拒绝向匈奴投降,因此...
原创 韩... 汉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乱、权谋和英雄传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韩信与萧何无疑是两位最杰出的谋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