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冬天,志愿军38军炮兵营营长袁光亮奉命带领部队转移。在行军途中,他的部队突然遭遇美军飞机猛烈空袭。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声震耳欲聋,地面瞬间弥漫着硝烟。袁光亮在混乱中,不幸被飞溅的山石击中腿部,整个人失去平衡,从悬崖滚下。当他再次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躺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内,腿部的伤口已被细心包扎,上面覆盖着散发着草药气息的布条。
救他的人是年仅20岁的朝鲜姑娘金真玉。战争夺走了她的父母和兄弟,只剩她孤身守着残破家园。那天,她在溪边取水时意外发现昏迷受伤的袁光亮。善良的她没有任何犹豫,用尽全力将他背回家中照料。 此后的日子里,金真玉为了治好袁光亮的伤,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穿行在山林间寻找草药。美军巡逻队经常出没,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但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治好这位中国军人的伤口。为了采到合适的草药,她经常需要步行二十多里崎岖山路,历经重重艰难险阻。 在养伤期间,虽然语言不通,但两人通过简单的手势和眼神逐渐建立了深厚的信任。袁光亮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只要身体允许,就会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劈柴、修补被炸弹炸毁的院墙。金真玉看到他努力的身影,心中充满感动。在朝夕相处中,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近,爱情的种子在战火间悄然萌芽。 一个月后,袁光亮的伤势好转,他知道自己必须回到部队,归队继续战斗。但离开后,他始终无法忘记金真玉的悉心照料和两人共度的时光。他经常找借口请假,带着自己省下的半袋高粱米、肥皂等物品去看望她。金真玉同样对袁光亮念念不忘,她亲手绣了一方精美手帕作为纪念。有时,她会挎着竹篮,假装路过营地,趁人不注意,把煮鸡蛋、面饼等食物悄悄放在营地外的石头上。有一次,她被查哨副营长撞见,袁光亮急忙谎称这些食物是朝鲜老乡送给伤员的,以保护她。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但他们心里都清楚,志愿军有严格纪律,严禁与当地女性谈恋爱。然而爱情的力量让他们无法割舍。不久后,金真玉发现自己怀孕,这让袁光亮既惊喜又惶恐。他欣喜于即将迎来孩子,但又清楚自己违反了部队纪律。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向组织坦白一切,希望得到批准结婚。 当时,朝鲜战争造成大量男性伤亡,后方多为妇孺老弱。为维护志愿军形象、保障中朝友谊,部队严格规定,凡与朝鲜妇女发生不当关系者,无论职务高低,都将军法处置。三个月前,一名连长因与当地寡妇恋爱被举报,当即被军事法庭处决。如今,袁光亮犯了同样的错误,按照规定应从严处理。即便他在平津战役中荣立集体二等功、在朝鲜战场多次立功,军事法庭仍判处死刑,并决定立即执行。 行刑当天,袁光亮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就在执法人员举枪准备执行时,人群中突然一阵骚动。只见金真玉披头散发、裙摆沾满泥浆,疯狂地冲进刑场,挡在袁光亮身前,声泪俱下请求执法人员朝她开枪。她的举动震惊了所有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百姓都被深深打动。 组织内部对袁光亮的处决本就存在争议。见此情形,负责执法的人员迅速上报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元帅得知后陷入沉思,他想起朝鲜百姓在战火中不顾危险为志愿军送粮送水的场景,也想到像金真玉这样善良勇敢的朝鲜姑娘的付出。同时,朝鲜劳动党联络部发来公函,表示希望促成袁光亮和金真玉的婚姻。 经过权衡,彭德怀作出决定:虽然命令是死的,但人是活的,特事特办,成全他们。 就这样,袁光亮和金真玉在营地举行了一场简单而特殊的婚礼。婚后,金真玉随袁光亮回到中国,在沈阳军区医院顺利生下儿子金光。他们这段历经生死考验的跨国婚姻,成为中朝友谊的一段美好佳话,代代传颂,见证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