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郭林祥被调任为新疆军区的政委,开始了他在新疆的工作生涯。军区司令员杨勇热情欢迎他的到来,表示了对郭林祥的支持和期待。当时,杨勇不仅担任军区司令员,还同时是自治区的第二书记和第三书记。由于杨勇在地方工作时间较长,军区的实际事务大多由郭林祥来主持。这个时期,正值全军进行整顿,军队内部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骄奢侈惰等,急需重视和解决作风纪律的问题。
郭林祥到达军区后,深感机关内部存在严重的懒散现象,许多人缺乏原则,固守派性,这严重影响了团结。例如,有一个基层单位下设了两个党支部,其中一个支部人数较多,另一个则比较少。上级决定从该单位选拔一名干部进行深造,但两个党支部各自坚持派出自己的候选人,互不相让,最终导致选拔工作无法推进,陷入停滞。军区司令部与门诊部仅隔一堵墙,而郭林祥提出应当开放沟通渠道,让门诊部的工作人员能够直接从司令部通行,并设立两个岗哨来确保门诊部大门的安全。但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竟然拖延了整整两个月,郭林祥多次询问后,才得以解决。这个例子表明,即使是军区领导的指令,有时也难以落实。由此可见,若不先整顿领导机关,任何工作都难以顺利开展。郭林祥上任后的第一次党委会议上,他明确表态:无论来自哪个派别,大家都必须抛弃派性,回归到原则上来,按照规定办事,克服软懒散的作风,确保有令则行。在明确了方针后,他亲自深入基层进行视察,并安排了一半时间在办公室处理工作,另一半则走访各个科室,确保领导机关高效运作。对于那些仍顽固坚持派性、拖延执行令的干部,他表示将严肃处理。 对于派性问题,郭林祥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在他担任总后勤政委期间,他将消除派性、加强团结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他会直接指出某个派系的问题,并明确表明自己不支持该派系的原因。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上级派来担任政委的,执行的是上级的指示,而不是你们某个派系的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在各种大会和小会上,都不断强调重要的工作原则,时刻提醒大家团结和纪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