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这是一首契丹人曾经广为传唱的歌曲,简单的歌词描绘了他们引以为荣的草原景色。
契丹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曾经让北宋朝廷头疼不已,被视为威胁。他们建立了辽国,创造了与中原文明截然不同的祈祷文明。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人将中国称为契丹,这显示了契丹的影响力。然而,契丹的历史同样充满神秘,特别是在辽国灭亡之后,契丹人的去向成为了一个谜团。根据历史记载,辽国灭亡时,契丹人约有百万人,但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下落。这个庞大的民族像水流入大海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这些契丹人到底去了哪里?他们的后代又是怎样的呢? **契丹的起源与繁荣** 契丹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据契丹的传说,最初有一位骑白马的男子和一位骑青牛的女子,他们在大草原上相遇,结为配偶,生育了八个儿子。每个儿子又娶妻生子,最终形成了八个部落,逐渐演变成了契丹族。 在唐末,契丹族涌现出了一位英雄人物——耶律阿保机。他的祖父死于政治斗争,而耶律阿保机从小便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几岁时就能讨论国家大事。长大后,他武艺高强,能征善战,成功统一了契丹八部,建立了辽国。在他的领导下,契丹族逐渐繁荣强大。与此同时,宋朝的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两国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但北宋始终未能攻克辽国。 辽国的灭亡是由于一个叫女真的游牧民族的崛起。辽国的最后一任皇帝天祚帝性格多疑、暴虐无道,导致辽国政局混乱。女真族本来受到契丹压迫,在天祚帝上台后,压迫加剧,最终爆发了反抗。天祚帝最初不屑一顾,但他无法遏制民心的动荡,最终导致辽国灭亡。女真族打败辽国后,契丹的残余贵族逃往漠北,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辽国政权,被称为西辽。然而,西辽在蒙古崛起后,于1218年被蒙古彻底灭亡,辽国的历史也宣告结束。 **辽亡后的契丹人** 辽国灭亡后,曾经强盛的契丹族成了被压迫的群体,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活。契丹人究竟流亡到了哪里,一直是个谜。 契丹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然而,在辽国灭亡后,契丹的文字也逐渐失传。虽然有一些历史记载,但由于文字无法解读,学者们只能通过史料中的蛛丝马迹,拼凑出契丹人的迁徙过程。经过多年研究,史学家将辽国灭亡后的契丹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金朝统治时期的契丹人。金朝建立后,契丹人成为金国的臣民。但由于金朝统治的压迫,许多契丹人反抗,结果伴随着反抗的,还有他们的迁徙。例如,耶律余睹原为辽国皇室成员,在政治斗争中叛变,加入了女真族阵营,后来成为金朝官员。但他遭到金朝的怀疑,于是带领部众叛出金国,许多契丹人因此逃亡至西夏或进入大漠。 第二类是投靠蒙古族的契丹人。为了逃避金朝的压迫,一部分契丹人选择进入蒙古草原,与蒙古族融合。随着蒙古族的崛起,这些契丹人自然站在蒙古一方,随蒙古一起征战,最终他们散布在全国各地。第三类是留在契丹故地的契丹人。虽然这些契丹人未必迁徙,但由于历史的变迁与民族融合,他们失去了契丹的历史记忆,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最终成为了不同民族的一部分。 总之,契丹族的后代像蒲公英一样被风吹散到各地。尽管学者们一直致力于追寻这些契丹后人的踪迹,但仍未有明确的结论。直到达斡尔族的发现,契丹的后裔之谜才有所突破。 **达斡尔族的发现** 达斡尔族位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交界的地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传承完全依赖口耳相传。值得注意的是,达斡尔族的一个传说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传说中,一支契丹军队曾奉命来此地修建军事防御工事,之后便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若这个传说属实,达斡尔族很可能是契丹族的后代。 学者们通过对比契丹与达斡尔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发现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推测达斡尔族可能源自契丹族。后来,科技的发展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设——DNA对比表明,达斡尔人与契丹人之间确实有遗传关系。 **结语** 通过DNA的证实,学者们最终得出了达斡尔人是契丹后裔的结论。这一发现解开了多年来困扰学者的谜团。尽管如此,达斡尔人仅是契丹后裔中的一支。全国各地可能还存在未被发现的契丹后裔。契丹这一曾让北宋朝廷头痛不已、创造了独特文明的民族的最终命运,依旧有待学者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