罡星高挂在河北大地,英雄豪杰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五台山上,立下宏愿,要扫清辽国的障碍香火。奉旨南下征讨方腊,催促渡过长江……可惜,这一切只是一场梦,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在原著最后一回中,梁山好汉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几十位兄弟,才换来征方腊的胜利。然而,这胜利的光辉背后,实质上是另一种残酷的现实,对宋江、吴用等人来说,最终还是难逃“鸟尽弓藏”的宿命。
那么,作者为何要让自己精心塑造的梁山好汉最终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呢?实际上,读过原著的人都清楚,“好汉”不等于“好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行为和道德都不配得到善终。
比如我们要提到的这位冷血好汉。
一、冷血之人
多数人对梁山好汉的印象,多停留在那首《好汉歌》中唱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确实,梁山之上有鲁智深这样心地热的人,但绝大多数好汉并非如此,有些人甚至是“不平事”的制造者。
仅在揭阳镇,就有三霸存在:张横、张顺兄弟霸占浔阳江,李俊和李立霸占揭阳岭,而穆弘、穆春兄弟则霸占揭阳镇。以穆弘兄弟为例,当年宋江路过揭阳镇时,几乎被他们杀害,因为薛永卖艺未经他们许可,这就是典型的仗势欺人。
不过,穆弘兄弟算不上真正的冷血,他们只是单纯作恶。而真正冷血的人物,比比皆是。
比如“火眼狻猊”邓飞,从作者赋予他的赞诗就能看出其本性:“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多餐人肉双睛赤,火眼狻猊是邓飞。”一个吃人肉吃到眼睛发红的人,这已非人类,而像魔鬼。
再比如十字坡开黑店的张青夫妇,他们不仅杀人,还手段残忍。书中写道:“张青道:‘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戒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 他们杀人时,还要将人的四肢砍下,这算什么好汉?
相比之下,他们的恶行肉眼可见,而另一位好汉则显得更虚伪,那人便是柴进。
二、虚情假意
谈到宋江,大多数人的评价是“虚伪”,但读过原著的人知道,他并非完全虚伪,或者说,他的虚伪伴随一生,也许已成习惯。
他对绿林兄弟的好,是真心的。例如初遇武松时,当时武松还未成名,落魄潦倒,宋江却盛情款待,称久仰大名,还送银两接济,武松因此十分感激。
然而,此时武松身在柴进府上,却并未对柴进表现出同样的敬意。这是为何?
柴进是前朝皇室后裔,财力雄厚,接济过的人远超宋江,他甚至让绿林好汉住进府上,可见其阔气。但柴进的好是装出来的,从他对武松的态度可见一斑。书中写道:“过了数日,宋江将出些银两来,与武松做衣裳。柴进知道,那里肯要他坏钱,自取出一箱段匹绸绢,门下自有针工,便教做三人的称体衣裳。说话的,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柴进本不想接济武松,但碍于面子,又让人给武松做了衣裳。这就是虚伪,也反映出柴进结交的绿林兄弟,多半只是看中他的财力,他未必会真心对待他们。
更过分的是,柴进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妻子。
三、出卖妻子
在征方腊一节中,柴进化名“柯引”潜入方腊阵营,赢得方腊信任,甚至方腊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可见其受重用。
书中描写的金芝公主戏份不多,她嫁给柴进,也不像潘金莲或潘巧云那样勾搭他人,是一个贤良的妻子,柴进不该辜负她。
本应有良心的柴进,此时理应纠结自己的立场:一方面梁山本身也是绿林贼寇,方腊对他也有恩,更何况他已成方腊女婿。他最好的选择是带着金芝公主远离纷争,两不相帮,这样也不算过错。
然而,他却选择了最绝情的方式,背叛方腊,导致金芝公主在绝望中自尽,用妻子的性命换取自己的前途。
讽刺的是,柴进最终未敢回朝廷受封,只因曾是方腊驸马,但他可曾想过,自己当初以“前朝皇室后裔”的身份广交绿林好汉,早已被朝廷视作潜藏祸心。他的行为,既冷血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