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5年,陈厉公妫佗通过母亲家族的势力成功掌握了陈国的政权,并且喜得贵子。他为确保国家的安全与领土的完整,特地给儿子取名为“完”,字“敬仲”。由于他是陈国的王子,大家通常称他为“公子完”。 公子完出生的那一天,正巧有一位周朝的太史途经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县),携带《同易》经典。陈厉公便邀请这位太史为儿子占卦。太史依照《周易》的传统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推演,最后得到的卦象是“观”,变卦则是“否量”。《左传》中也详细记录了这段占卦的过程,提到“遇观罪之否观与否”都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卦名。
卦象有卦辞,观卦的卦辞为:“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每一卦包含六爻,每一爻也有相应的爻辞。观卦的第一爻辞是:“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第二爻是:“阙观,利女贞。”第三爻为:“观我生,进退。”第四爻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第五爻是:“观我生,君子无咎。”第六爻则为:“观其生,君子无咎。”占卦不仅要确定卦象,还要明确是哪一爻。周太史占卦时,除了得到“观卦”,还特别关注了第四爻,因为《左传》里提到“遇观霍之否量”,而否卦正是由观卦的第四爻从阴变阳所形成。 “之卦”指的是“变卦”,每一个变卦的解读,都要根据变爻的爻辞来解释。这一次,周太史所占的卦是观卦,而变爻正是第四爻,由阴转为阳,变卦即为否卦。经过慎重思考,周太史最终给出了如下的解释: “这是一个吉祥的卦象!根据观卦的四爻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将来能够继承你们的事业,甚至有机会成为诸侯或国君。不过,这里的‘利用宾于王’一词,表示这个孩子最终可能会成为一个外部国家的国君,而不是陈国的国君。‘观’字有旁观的意思,暗示将来可能是他的后代继承王位。物极必反,如果他在异国取得成功,陈国可能会因此而衰败。” 周太史的解释在《左传》中有详细记录:“‘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意味着这个孩子的未来可能不在陈国,而是在外邦。若他真能在外国取得辉煌成就,那陈国恐怕会因此衰落。” 接着,太史进一步解释道:“‘观国之光’是指国家的光辉,如同山岳上方照射的阳光。风如犬般在土上奔跑,山则象征大地上的光芒。‘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暗示孩子会继承强大的家族,但最终可能会与陈国无缘。若他在异国成为王,则应为姜姓之族。”姜姓作为大岳之后的后代,意味着如果他能在外国繁荣,陈国或许将因此衰退。 五年后,公元前700年,陈厉公被仇家所杀,陈国的政权发生了动荡。公子完尽管失去了成为诸侯王的机会,但他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公元前627年,陈国爆发内乱,三十五岁的公子完再也无法在陈国立足,只得逃往山东的齐国。齐桓公素以爱才闻名,他对这位困境中的公子十分器重,邀请公子完担任齐国卿大夫。然而,公子完谦逊拒绝,表示自己仅是逃难之人,能够有一处栖身之地已心满意足,实在不敢接受如此重要的职位。 齐桓公因此安排他担任都城百工的管理职务。公子完的谦虚和做事认真的态度深得齐桓公的赏识,不久后,桓公封给他一块名叫田的土地。公子完因此改姓为田,史称田完,或称田敬仲。田完去世后,他的后代通过各种手段逐步积累了权力,努力扩大田氏的势力。公元前410年,田完的八世孙田惮子建立了田齐,成为继姜太公建立的齐国后的一个新兴政权。到了公元前378年,田完的十二世孙田午去世后,他的儿子田因继位,晋爵为齐王,成为齐威王。之后,田氏家族历经宣土、泯王、襄王等代,国家长盛不衰,直到六国统一。而陈国则早在公元前479年就被楚国所灭。 公子完从失去继位机会,到陈国政权动荡,再到他逃往齐国,最终他的后代通过夺取齐国政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兴盛。这一切,都似乎在周太史的卦象预言中得到了准确的预示。 正因为这一卦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经典文献中,我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