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近代史,许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中国的积贫积弱,遭遇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这段历史充满了痛苦,我们看到了侵略者的恶行与残酷,尤其是对那些自认为是“文明世界”的殖民列强,许多人都感到深深的痛恨。
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近代历史令人痛心,几乎所有受到过侵略的国家,都会对那些侵略者心生愤恨。然而,有一个国家却与其他国家不同。这个国家是我们的邻国——印度。印度曾经遭受了英国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但令人吃惊的是,印度人并没有对英国产生深深的仇恨,相反,他们甚至尊崇英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历史上看,印度自1757年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849年全境被英国完全占领,直到1947年才独立。印度人民在这近200年的时间里,遭受了极为沉重的奴役与剥削,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的处境更是令人心酸。比如,一位英国驻印度的总督曾直言:棉织工人的白骨让印度平原都变成了白色。 这句话足以说明印度底层人民在英国殖民者压榨下的惨状。因此,印度人民开始了艰苦的反抗斗争,章西女王便是其中的代表,她给英国殖民者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最终英勇牺牲。然而,到了现代,几乎没有印度人表现出对英国的痛恨,反而尊崇英国,甚至有些人对英国怀有感恩之情。这种情感的转变,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印度社会制度的影响。印度的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有着独特的教义,它将社会分为四个阶级,即种姓制度,强调前世今生,教导人们接受命运,不要反抗不公。这种思想在印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入人心。因为这种教义的影响,许多印度人并不认为被侵略是恶性事件,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上天赋予的磨难,需要忍耐并接受,因此他们不觉得英国人是敌人,也不会产生仇恨的情绪。而且,在种姓制度中,外来者通常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印度人也就自然接受了这一点。 其次,印度自古以来就是外来侵略者的温床。自公元前1500年开始,雅利安人、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月氏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等多个外来力量先后侵略并占领了印度,建立了各自的帝国。较为著名的帝国有贵霜帝国、廓尔王朝和莫卧儿帝国等。因此,印度人早已习惯了臣服于强者。当英国人再次侵略印度时,印度人并没有感到过于反感,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外族的统治,也没有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同感,因此,民族仇恨的情绪并未在印度人中广泛蔓延。 第三,英国的统治确实给印度带来了某些进步。由于印度的宗教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普通百姓的教育水平较低,而英国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英国不仅带来了现代化的理念,还在印度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比如长达两万公里的铁路,至今部分铁路仍在使用。许多印度人对这些成就抱有感激之情,认为英国人给他们带来了进步。而且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恰逢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时期,全球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这让一些印度人感到与这样的强大国家相联系是一种荣耀。因此,尽管印度受到了两百年的殖民统治,部分印度人认为这是一种发展机会,甚至有些人认为,英国的统治是为了帮助印度建设,提升印度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综上所述,印度人对英国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复杂,与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殖民时期所带来的变化密切相关。对部分印度人来说,英国的殖民统治甚至被视为一种“帮助”,让他们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这种情感让人既感到可悲,又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