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蒋介石的一生一直为后人所议论。
在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的领导权,自此开始,他长时间掌控国民党的大权,超过半个世纪。由此,我们常常将蒋介石与国民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他是国民党无可争议的第一领导人。
然而,历史往往充满戏剧性,我们的印象有时与真实情况差距甚远。蒋介石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也曾遭遇挫折和落寞,甚至一度被开除出国民党。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不再是国民党党员时,却意外地获得了另一个身份——共产国际的高层干部。这是否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真实的历史就是如此。那么,蒋介石为何会被开除出国民党?他又是如何加入共产国际的?这一切都要从1926年说起。
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崛起离不开孙中山的赏识和提携。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他逐渐站上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国民党的领军人物。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彻底摆脱束缚,走上独裁的道路。
蒋介石认为,唯一可能威胁他地位的力量是共产党。于是,在1926年初,他发动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清洗行动,下令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党员全部驱逐,直接否定了国共合作的成果并强行切断合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借机打击异己,汪精卫也成了受害者。他不仅被迫辞去党内职务,还被迫流亡海外。然而,当所有人以为蒋介石会彻底铲除汪精卫时,汪精卫却写了一封忏悔信,委曲求全地请求蒋介石接纳他,这使得蒋介石又重新让其回到党内继续主持党务。
可汪精卫回国后,却开始在党内公开抨击蒋介石,甚至推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通过反蒋决议。当蒋介石正忙于北伐战争时,他根本没有察觉后院已然起火,而始作俑者正是他曾经多次放过一马、对自己摇尾乞怜的汪精卫。
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蒋介石提出将国民政府迁到南昌,但汪精卫等中央委员更倾向于留在武汉。蒋介石没有多想,便同意将国民政府迁至武汉。然而,这一决策让他吃尽了苦头,汪精卫趁机在武汉成立新的委员会和领导班子,明面上与蒋介石展开对抗。
蒋介石虽愤怒,却无可奈何,多次派人对汪精卫施加压力,但汪精卫铁了心要扳倒蒋介石,根本不听劝告。他联合国民党中央委员,通过暗箱操作撤销了蒋介石的政治委员职务,并将总司令权划归新的军事委员会。最终,为了让蒋介石无法在党内翻身,汪精卫联合其他委员将蒋介石开除出国民党。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党、政、军等职务几乎全部丧失。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他最失意的时刻,共产国际却给了他一丝高光。
蒋介石加入共产国际并不算晚。早在1923年,孙中山为了摆脱国内困境,与苏联建立联系,但当时国民党的势力有限,并未引起苏联重视。为了获得苏联支持,孙中山派蒋介石前往苏联考察。
在苏联,蒋介石接触了许多党政军高官,为了让苏联认为自己是“自己人”,他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甚至在日记中写下“久久领略其味,不忍掩卷”的感受。回国后,斯大林对蒋介石颇为重视,甚至认为未来国民党在蒋介石领导下,可能成为共产国际忠实的盟友。
到了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时,为了增强胜算,他特地派人向苏联寻求支持,甚至自降身份。他把共产国际视为世界革命的领袖,并表示国民党愿意加入共产国际,引导中国革命。斯大林对蒋介石的姿态表示满意,在蒋介石失意时,承认国民党为共产国际观察员,同时将蒋介石委任为共产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名誉常委。这一身份,使蒋介石成为共产国际中地位最高的中国人。
然而,斯大林并未意识到,蒋介石根本不认同苏联的共产主义。他所做的一切,仅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后来蒋介石所走的道路,更充分证明了,他的信仰与共产主义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