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都城东京明明是内陆城市,市民为啥特能吃鱼?跟辽国有关系!
创始人
2025-10-29 12:32:11
0

翻开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一幅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繁华画卷徐徐展开。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座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里,鱼虾水产却占据了市民餐桌的重要位置:“十二月,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冬月,黄河诸远处鱼产盈车而入,京师谓之‘车鱼’。”

北宋东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下游平原,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内陆城市。然而史料记载,这里的市民却对鱼类情有独钟——从皇宫御宴到市井小摊,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鱼肴无处不在。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玄机?

东京城内的“鱼热潮”

宋代的饮食文化中,鱼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了宋代城市的饮食业:“汴京食店,多为分割专卖,如头羹、石髓羹、粉羹、鱼羹、鳝鱼羹之类的专门店。”其中以鱼为主料的餐馆不在少数。

在北宋东京,甚至出现了专门卖鱼的“车鱼”市场。每年冬天,大量黄河鱼通过车载进入京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奉答圣思达鲤鱼》一诗中写道:“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鳞来按觞。”说明当时鲤鱼等鱼类已是宴席上的常客。

《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载了东京的餐饮盛况:“每日交五更,诸寺院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内多有商贩,倾盖相接,竞效鲜食。”这里的“鲜食”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新鲜的鱼虾水产。

四水贯都:东京的水产供应网络

一座内陆城市能够形成如此浓厚的食鱼文化,首先得益于其发达的水系。北宋东京有着“四水贯都”的美誉,即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条河流穿城而过,构成了密集的水运网络。

其中,汴河作为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重要水道,不仅承担着漕运功能,也带来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河中船只往来如织,岸边商铺林立,其中不乏卖鱼的摊贩。

这些河流与周边的湖泊、沼泽共同构成了东京丰富的水产养殖系统。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朝廷在各路设“河泊所”,对渔业生产进行管理并征税,足见当时渔业之发达。

宋人不但捕鱼,还发展出了成熟的养鱼技术。北宋初年陶谷的《清异录》记载:“江南人家,池塘养鱼,取供食。”这种池塘养鱼技术在东京周边也被广泛采用,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鱼类供应。

“车鱼”与“冰船”:宋代的冷链物流

单靠本地水产,难以满足东京百万人口的消费需求。史料中频繁出现的“车鱼”二字,揭示了一条庞大的鱼类供应链条。

每年冬季,黄河上游地区捕捞的大鱼,通过特制的车辆运往东京,形成所谓的“车鱼”。《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天禧五年(1021年)十二月,宋真宗曾特别赏赐大臣“车鱼各一匣”,可见车鱼在当时已属珍品。

更令人惊叹的是,宋代已经发展出了相当成熟的冷链运输技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冬月取黄河鱼,用冰养之,转运入京,谓之‘冰船’。”这种用冰保鲜的方法,保证了鱼类从黄河沿岸运至东京仍然保持新鲜。

与此同时,发达的漕运系统也为鱼类运输提供了便利。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漕运最盛时,每年有约600万石粮食通过汴河运抵东京。这些漕船在返程时,往往会携带各地的特产,包括各种水产。

辽国的影子:榷场里的鱼产品贸易

北宋与辽国之间,确实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饮食文化交流链条,而这主要通过双方的贸易场所——榷场来实现。

自澶渊之盟(1005年)后,宋辽之间在边境设立了多个榷场,进行官方许可的贸易。北宋用香料、茶叶、瓷器、书籍等,交换辽国的羊、马、皮毛等产品。虽然史料中鲜少直接记载鱼产品的贸易,但辽国控制下的辽东地区及东北河流中盛产的各种鱼类,很可能通过这些渠道进入了北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辽国境内有混同江(今松花江)、鸭子河(今嫩江)等丰富水系,渔业发达。《辽史·营卫志》记载,辽朝皇帝四季“捺钵”(行营),春捺钵的主要活动就是捕鱼和捕鹅。辽主在冰上捕鱼时,常令部下在周围观察,发现鱼群后即破冰下网,首获之鱼则设“头鱼宴”庆贺。

这种捕鱼技术和鱼产品,很可能通过边境贸易传入北宋。苏颂出使辽国时曾写诗描述:“辽人捕鱼于河,冬月取之,以冰养之,转鬻于道。”说明辽国也有类似的冷链运输技术。

饮食文化的融合:宋辽间的相互影响

北宋与辽国之间,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上的对峙,更有文化习俗上的相互渗透。这种渗透也体现在饮食文化上。

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北界(指辽国)饮食甚贱,羊肉、鱼、米皆贱。”说明鱼在辽国也是常见食品。随着两国使节往来频繁,饮食习俗必然相互影响。

北宋的文人官员在出使辽国后,往往会撰写行程录,其中不乏对辽国饮食的描述。这些记录在传入中原后,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异域饮食的好奇与模仿。

与此同时,东京城内居住着不少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契丹人、女真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每逢元旦,辽国使节会在东京朝见宋帝,参加盛大的宴会。这种场合无疑也是饮食文化交流的机会。

鱼与政治:饮食背后的国家政策

北宋朝廷对渔业的重视,也推动了食鱼文化的普及。一方面,渔业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鱼类作为相对廉价的蛋白质来源,对维持京城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王安石变法期间,推出的市场法(市易法)使朝廷能够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平抑物价,其中包括鱼价。苏轼在《物类相感志》中提及:“京师鱼价,常平司每岁夏秋,差官监视,量定价值。”这种政府干预,保障了鱼类的稳定供应。

此外,北宋实行的“休渔”政策也值得注意。《宋史·食货志》记载,朝廷规定“江河湖泺,皆有禁月”,在鱼类繁殖季节禁止捕捞,这种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方式,保障了长期的鱼类供应。

舌尖上的历史:一条鱼的文明史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东京城的食鱼现象,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发达的交通运输、成熟的冷藏技术、活跃的商品经济、政府的有力管理,共同促成了这一现象。

而宋辽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则提醒我们:即使是在对峙的政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从未完全中断。一条从辽国河流中捕捞的鱼,经过契丹渔夫、边境商人、宋代贩夫的手,最终出现在东京市民的餐桌上,这其中蕴含的,正是历史的复杂与丰富。

如今,当我们翻阅宋代文献,那些关于鱼的记载仿佛历史的鳞片,在时光中依然闪烁。它们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就像河流终将汇入大海,人类的经济、文化、生活,也总是在交流中向前发展——哪怕这种交流,是通过一条看似普通的鱼来实现的。

开封城里寻常百姓家飘出的鱼香,不仅连接着黄河的波涛,也隐约牵连着北方草原上的契丹渔歌。这是舌尖上的历史,也是一条洄游的鱼所见证的文明交融。

相关内容

“领展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2...
总奖金200万美元的“领展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2025”即将在10月...
2025-10-29 22:11:09
原创 ...
周朝建立后,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
2025-10-29 22:03:26
原创 ...
常言道:“不到长城非好汉!”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防止外敌入侵...
2025-10-29 22:02:40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丨首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了12项战略任务...
2025-10-29 22:01:59
弈客签约 | 魔法围棋,力...
原址: https://www.usgo.org/content...
2025-10-29 21:54:34
原创 ...
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
2025-10-29 21:53:40
畅通外滩豫园夜间出行 “最...
为更好地服务外滩、豫园周边市民游客夜间出行,解决该区域至地铁站“最...
2025-10-29 21:47:08
原创 ...
2025年10月份,日本皇室秋季游园会在皇居御苑如期举行,除了悠仁...
2025-10-29 21:46:30
淮上区2025年中小学生田...
2025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10月27日上午,淮上区2025年中...
2025-10-29 21:36:30

热门资讯

原创 魏... 诸葛亮去世后,按照他生前的遗命,蜀军开始撤退。就在这个时候,魏延主动请求继续带兵与司马懿作战,言辞激...
原创 大... 母亲赵姬去世后,秦始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女人,她就是来自巴郡的寡妇——清。清的家族经营丹矿...
原创 “... 神话故事是我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虽然其中包含了虚构的成分,但它们往往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神话...
原创 诸...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在中国,诸葛亮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他能呼风唤雨,预测未来,甚至被认为拥有...
原创 乌... 乌克兰和俄罗斯原本属于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族。1000多年前的基辅罗斯时期,基辅是整个罗斯公国的首都。...
原创 邓... 公元1362年,朱元璋从陈友谅手中夺回龙兴(南昌),将其恢复为古名洪都。朱元璋认为“洪都乃西南的屏障...
现代五项联盟障碍跑世锦赛落幕 选手在比赛中。 主办方供图 本报电(记者刘峣)2025国际现代五项联盟(UIPM)障碍跑世界锦标赛,...
《三国的碎珠》曹魏篇--曹操为... 曾经有个喜欢三国的人问我,为何曹操不行(未能统一天下)? 如果要细说的话,就是长篇大论。 简单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