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和俄罗斯原本属于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族。1000多年前的基辅罗斯时期,基辅是整个罗斯公国的首都。然而,自俄罗斯帝国成立以来,乌克兰就成了俄罗斯一直难以征服的“硬骨头”。即便后来乌克兰曾是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一部分,但乌克兰人始终未能真正认同俄罗斯。即使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也选择了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独立后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尤其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双方渐行渐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呢?
首先,罗斯民族的分裂。
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留里克王朝,由东斯拉夫人建立。由于种种原因,东斯拉夫人也被称为“罗斯人”。如今的“俄罗斯”其实来源于“罗斯”,不过在翻译时产生了一些误差。在留里克王朝时期,基辅成为了罗斯公国的首都,这一历史发生在公元882年。
到了10世纪中期,留里克王朝因内部分裂而分裂成多个小诸侯国,罗斯历史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元140年,蒙古大军入侵并征服了罗斯的东北部,特别是伏尔加河中游的弗拉基米尔公国,成为蒙古帝国的控制区。蒙古的文化和制度对这些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族逐渐形成并在弗拉基米尔一带繁衍生息。此时,莫斯科公国也开始崭露头角,慢慢崛起。
与此同时,罗斯公国的西南部——基辅,则被邻国立陶宛吞并。立陶宛同样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但受到西欧文化的深刻影响,天主教成为主流宗教,这与俄罗斯的东正教存在很大差异。虽然乌克兰保持着东正教信仰,但在立陶宛的统治下,逐渐接触并融合了更多西方的文化元素,逐步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俄罗斯的乌克兰民族。比如,基辅开始使用一种不同于俄语的语言,即乌克兰语。
16世纪时,莫斯科大公国在驱逐蒙古人后实现了部分罗斯的统一,但乌克兰依旧处在立陶宛的控制下。俄罗斯的伊凡三世曾宣称乌克兰是罗斯国的发源地,并试图将其收回,但最终并未成功。为了抵挡俄罗斯的压力,波兰和立陶宛联合起来合并,这一行动让俄罗斯长时间无法收复乌克兰。
其次,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残暴统治。
17世纪时,乌克兰内部爆发了独立运动,力图摆脱波兰和立陶宛的控制。这场独立斗争持续了几十年,波兰和立陶宛的强大使得乌克兰独立的努力屡屡受阻。最终,乌克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选择寻求俄罗斯的帮助,并提出希望加入俄罗斯帝国的条件。
不过,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并非没有条件。主要的条件是保留一定的自治权。乌克兰承认俄罗斯皇帝的主权,但乌克兰的内政由乌克兰自己管理。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意了这一请求,乌克兰便加入了俄罗斯帝国。
然而,这一选择并没有给乌克兰带来期望的好处。许多乌克兰的哥萨克贵族很快意识到自己所做的选择是错误的,纷纷寻求脱离俄罗斯,重新与波兰联合。这引发了俄罗斯与波兰之间的长期战争,最终,战争结束时,乌克兰东部被俄罗斯占领,西部则被波兰占据。这使得东乌克兰与俄罗斯有了深厚的联系,而西乌克兰人则与俄罗斯产生了深深的隔阂,直至今日仍未完全消解。
进入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波兰被三次瓜分,最终乌克兰全境被并入俄罗斯。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叶卡捷琳娜废除了乌克兰的地方自治权。1775年,她下令军队突袭乌克兰,直接解散了乌克兰的哥萨克军队,并将大量俄罗斯贵族安置到乌克兰。1783年,叶卡捷琳娜在乌克兰实行农奴制,并强行推广俄语,试图消灭乌克兰语。由于受到俄罗斯的压迫,乌克兰从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变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俄罗斯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加剧了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是苏联时期的乌克兰。
苏联成立后,乌克兰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尽管在一战前,乌克兰曾努力争取独立,但在苏俄成立后,乌克兰被视为俄罗斯文明的发源地,这使得乌克兰的独立梦想变得愈发遥不可及。1921年,斯大林在控制格鲁吉亚时发动了大规模屠杀,这一行为引发了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被苏俄吞并。列宁虽然对斯大林的做法感到不满,但也无力改变。
乌克兰并入苏联后,成为了苏联的粮仓之一。为了推进重工业化,斯大林强行进行农业集体化,乌克兰成为了这一政策的牺牲品。大量农民的土地被没收,农业集体化政策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1932年苏联粮食产量远低于预期,仅为5500万至6000万吨。为了强制农民生产,苏联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导致近8万名农民死亡。
乌克兰的人民在这一过程中饱受折磨,最终爆发了大饥荒。有学者估计,这场饥荒造成了700万甚至1500万人死亡,其中约300万人死于乌克兰。1932到1933年间,苏联还清洗了乌克兰的知识分子、作家和其他民族主义者,导致文化和思想上的重大损失。
二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时,乌克兰人民竟然在街头欢迎德国军队,认为德国是来解放他们的。许多人加入了德国军队与苏联作战。但很快,乌克兰人意识到,纳粹德国与俄罗斯一样是残暴的统治者,德国并不是来解放他们的。
战后,苏联为了巩固在波兰扩张的领土,强迫乌克兰人迁移到波兰。这导致了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的大规模屠杀。斯大林去世后,乌克兰的农业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赫鲁晓夫是唯一一个对乌克兰最为关心的苏联领导人,他大力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的生活,使乌克兰经济有所恢复。甚至在赫鲁晓夫的支持下,克里米亚被划归乌克兰,以缓解民族矛盾。然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开始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总结: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乌克兰终于脱离俄罗斯的控制,宣布独立。然而,如今俄罗斯再次试图控制乌克兰,乌克兰选择靠近北约。纵观整个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矛盾过于尖锐,俄罗斯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对其他民族的压迫,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