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虽然这个称号并非所有人都认可,但他的实力在当时确实不可小觑。他不仅成功灭掉了强大的吴国,甚至连传统的军事强国楚国和晋国也未能对他构成威胁。此外,勾践还获得了周天子的委任书,正式确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勾践继位后,越国和吴国的战争爆发,双方交战几乎没有任何借口。最初,越国打败了吴国,但随后吴国又反败为胜,成功击败了越国。为了保命,勾践向吴王求和,承认吴国的强大。但勾践并未就此屈服,他经过长期的卧薪尝胆,最终击败吴国,成为了霸主。那么,越王勾践为何虽然一度强大,最终却未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呢?越国如何在灭掉吴国之后,最后又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呢?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去世。此时,中原的晋国正陷入六卿之乱,三家分晋的局势已经出现;齐国也面临士大夫之乱,田氏即将代齐;而楚国虽然曾被吴国打败,但勾践去世后,越国与楚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因此楚国并未限制越国的发展。同时,晋国和齐国都没有精力去干涉越国,因此,越国在勾践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依然保持了强盛的局面。
公元前379年,越国的都城从琅琊迁至姑苏。琅琊曾是越国的都城长达89年,这段时间是越国最为强盛的时期。越王翳继位后,将都城迁至姑苏。然而,三年后,越王翳因为昏庸的治理而被太子所谋杀。翳王听信了弟弟的谗言,亲手处决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激起了太子的愤怒,为了保命,太子先发制人将其杀害。三个月后,太子也被处决,越国的内乱一度无法平息。最终,越国的大臣寺区平定了动乱,立无余为王。庄子曾说过,“越人三世弑其君”,这段历史就体现了这一说法。
越国陷入了没有国君的尴尬局面。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越人最终拥立了诸咎的儿子错枝为君。然而,错枝对越国朝堂的尔虞我诈感到厌烦,他迟迟不愿继位,直到在国人的强迫下才接受了这一身份。错枝当上国君后,经常表现出消极怠工的态度,这使得越国贵族感到极度不满,最终将他赶下台,重新拥立了无余为国君。尽管如此,越国的内战并未结束,权臣思后来又谋杀了无余,并将其弟弟无颛立为国君。最终,无颛去世后,另一个弟弟无疆继位,成为越国的最后一位国君。
这段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王朝更迭,显示了越国的内乱和治理混乱,也揭示了越国未能持续强盛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