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中国人对西方的历史,特别是一些西方名人的事迹,往往是充满了崇拜的心态,甚至会自觉与之比较,从而产生自卑感。那时,许多人认为,要想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显高端,就必须引用西方名人的言论和事迹。甚至一些西方的故事被搬上了中国的中小学教科书、正经书籍,经过不断传播,这些事迹逐渐变得深入人心,仿佛成为不可动摇的真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曾被奉为经典的西方名人事迹,逐渐被揭穿,真相并不像我们曾经相信的那么坚定。比如,以下这三个例子就显示了西方历史中的一些被误传或虚构的事迹:
一、亚里士多德的“桅杆证地圆”
亚里士多德曾通过观察海船桅杆的变化来论证地球是圆的。他提到,当船远离时,船体最先消失,接着是桅杆;当船靠近时,桅杆先出现,再是船体。这似乎是地球弯曲的证据之一。
但问题是,亚里士多德能看到这些细节吗?现代的实验表明,肉眼无法在18公里外看到海船的桅杆变化,除非使用望远镜。更何况,上海电视台也做过实验,发现即使使用高倍望远镜,也无法看到桅杆变化。根据理论,亚里士多德显然不可能凭肉眼看到如此远的距离,除非他拥有超乎常人的视力或使用了望远镜。
事实上,元代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早已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人目直注,不能环曲。”他指出,眼力有限,无法看到远处的曲线。亚里士多德的桅杆论证其实并不成立。
二、阿基米德的“镜子烧船”
阿基米德在锡拉库萨防御罗马军队时,据说设计了一种“镜子烧船”的武器。士兵们手持镜子,利用反射的阳光聚焦于罗马船只上,最终点燃船只。然而,这种设想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首先,古代技术条件下,阿基米德不可能制作出足够光滑且大尺寸的镜子;其次,船只在海上是不断移动的,如何保证阳光始终集中在同一个点上?即使是现代的实验,也发现用普通镜子几乎不可能实现烧船的效果。美国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曾做过相关实验,结论是即使使用现代玻璃镜,也无法点燃船帆。
因此,阿基米德的“镜子烧船”事迹很可能是虚构的。同样,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是否可信,也值得怀疑。
三、牛顿的“苹果”
传说中,牛顿因苹果掉落打在头上,启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然而,这个故事并不真实。2010年,英国皇家学会公布的牛顿回忆录中并没有提到牛顿被苹果砸中过。牛顿只是提出过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落,但并未提到被苹果砸中的具体情节。
此外,牛津大学的历史学者也提到,牛顿研究万有引力的真正原因,与苹果无关,而是为了研究炮弹的轨迹,以提升火炮的准确度。
进一步思考:
除了上述三个被揭穿的故事,还有很多西方历史中的虚构事迹,比如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试验、爱迪生7岁时用镜子聚光救母的故事等。这些虚构的事迹在西方历史中屡见不鲜,且已经被证伪了那么多,那么尚未揭穿的又有多少呢?
对于西方历史的叙述,我们有必要保持谨慎。像亚里士多德的地球圆说,既然其依据的桅杆观察法本身就是虚构的,那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他在历史上的其他论断?尤其是一些无法考证的古希腊文献,它们的可信度是否依然值得相信?
此外,许多虚构的西方名人事迹被引入中国的教科书,虽然它们可能具有某种教育意义,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品格和正确看待世界的能力来说,过度依赖这些事例无疑弊大于利。尤其是像亚里士多德的地圆说等,这类故事不仅抬高了西方,也间接贬低了中国,我们应当对此加以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