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平古战场出土战国石碑,学者感慨:赵括再撑一会,恐怕白起要输
创始人
2025-10-22 04:02:16
0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95年的初夏,山西当地的农民老李和往常一样在自家的梨园松土,可是锄着锄着他就发现不对劲了,自己梨园的地下居然有块坚硬的大石头。

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移开大石头之后,才发现石头底下居然是一具具骸骨,吓得他当场就报警。

长平之战的遗址就这么被发现了,而随着一具具骸骨出土的,还有一些石碑以及其他珍贵的第一手史料,这些发现在当年再度掀起了学界有关长平之战的讨论。

赵括究竟是草包吗?

千百年来,赵括一直都是“老子英雄儿混蛋”的典型,他的父亲赵奢打败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而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则把赵国的家底都赔了个干净,差点就让赵国提前亡国,千百年来都被人认为是眼高手低的纨绔子弟。

然而,当我们细细梳理史料,特别是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时,会发现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无论是《史记》还是《资治通鉴》对赵括的评价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最终的失败,但如果我们研究赵括的履历就会发现,他绝对不是什么草包。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出现,否则一个草包是不可能成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的。

赵括出身于军旅世家,自幼熟读兵书,据说他对兵书的理解甚至比父亲赵奢还要透彻,讨论兵法的时候,就连他父亲都不能对答,理论知识十分扎实。

年少时,他还和父亲参与了阏与之战,而且还在阏与之战中立下大功,对秦国的实战经验也有。

于是当赵王决定换下老将廉颇,任用赵括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同意这个决定,可是却有一个人坚决反对,这个人就是赵括的母亲。

赵王不解,亲自登门拜访赵母,为什么外人都同意你儿子担任大军统帅,你这个当母亲的怎么就不同意了呢?

人言知子莫若母,赵母对自己的儿子的认识显然比其他人要更加透彻,她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为将攻城略地,但不可为帅掌管千万将士的生死。

赵括坦白来说比他爹还聪明,但是却因为年纪太轻而缺乏恭敬心。

孙子兵法有云: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战场,统帅的一个决定就可能影响数十万人的生命,甚至会影响一国的国运,而赵括这孩子,却把打仗这么一件严肃的事情说得这么儿戏,我实在是不放心他啊。

可是赵母的忠告赵王并没有听进去,还是坚持要让赵括统帅赵军,拗不过的赵母只得同意。

在邯郸的夕阳下,赵母登上城头,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似乎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的结果了……

身死兵败,背负千古骂名

赵王之所以要换下廉颇,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年轻的、能打胜仗的将领,和秦国速速决战。

因为当时的赵国已经耗不起了,四十万人的人吃马喂、后勤补给,说是日费千金也不为过,继续耗下去赵国一定会垮,立刻决战还有一线生机。

另外一边,秦国也是这么想的,面对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秦国人展现出了最大的尊重,他们换白起上场了。

关于白起的名号已经不用再多言,他此时已经是功高再难封赏的地步,可是面对事关国运的一战,他们同样也是别无选择。

赵括上场之后,立即一改原来的守势,在试探性进攻取得大胜之后,立即全线出击,直扑秦国大军而来,一时间士气高昂,人声鼎沸。

白起对此似乎早有预料,他不和赵括纠结正面战场上一兵一卒的得失,而是秘密派出五千骑兵,发挥骑兵高机动力的优势,绕后切断赵国的军队和后勤部队。

依托长平战场和周围丹水的地形,最终包围了赵军四十多万部队。

要知道,当时白起手中的秦军也只有四十多万人,孙子兵法说兵力十倍于敌才能包围,而白起却硬生生凭借出色的战场指挥,以及地形,完成了人数1:1的包围。

此时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下依旧没有溃败,赵括在意识到被包围之后,开始让部队分批次地,日夜不停地进行突围。

白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按照赵军如此高强度不间断的冲击,这个饺子皮迟早得破,于是他只能向国内接着求援。

秦国方面,秦昭襄王在知道白起包围赵军的消息之后,一刻不停地赶往距离长平战场最近的河内地,将河内地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升一等爵位之后,安排他们到长平战场加固包围圈。

赵军被围困四十多天,在这四十多天的时间里,这支军队没有溃逃,没有哗变,始终保持着战斗力,让秦军的神经始终高度紧张。

直到赵括在最后一次突围行动中,中流矢身亡,失去主帅之后,这支军队才选择投降。

结语

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赵括多有微词,但是还是如实记载了战损情况,在赵国不间断的猛攻之下,秦国在长平之战死伤过半。

赵括率领的赵军,在绝境中给秦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以至于战后秦军已经无力乘胜追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的计划被迫推迟。这样的战损比,绝不是一个无能的草包能够做到的。

如果赵括没有死于那支暗箭呢?如果他能够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围成功呢?说不定长平之战的结果就将改写。

参考:

《史记·白起列传》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_高平市人民政府网

山西长平之战尸骨坑发现者坚守遗址14年_山西晚报

赵括——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战神和军魂_中国国家历史

重看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幻象-央视网

相关内容

29岁美国国际象棋大师纳罗...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国际象棋大师丹尼尔•纳罗迪茨基的家人在其...
2025-10-21 13:12:20
金螳螂 | 北京建国饭店环...
建国饭店的建筑设计延续了建国饭店一贯的典雅风格,巧妙融合了现代与传...
2025-10-21 13:11:02
四川中译云文化:福建漳州,...
四川中译云文化:福建漳州,海岛浪漫之旅 福建漳州,一个位于中国东南...
2025-10-21 13:11:00
首旅酒店的“如家依赖症”:...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首旅酒店营收同...
2025-10-21 13:10:18
2025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
为进一步整合省内外优质文旅客商资源、搭建政企合作交流平台、精准招引...
2025-10-21 13:09:13
原创 ...
暴雨砸在金字塔的巨石上,监工的皮鞭抽响伴着濒死者的呻吟,火把在雨幕...
2025-10-21 13:07:02
原创 ...
三国时期的名将们一直在历史中广为流传,他们的事迹深深影响了后代,尤...
2025-10-21 13:07:02
播放量破1.5亿!“百台房...
金秋十月,陇原大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历时5个多月的 “百台房车游...
2025-10-21 13:06:33
原创 ...
前言 10月16日,一件神秘的战国文物突然踏上回家路。 这件虎形...
2025-10-21 13:05:55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苏轼《念奴娇》与赤壁之战的真相:周瑜与诸葛亮的真实角色 在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
原创 后... 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在统一过程中采取的战略,并分析了他们的军事策略,强调了两者...
原创 黄... 公元221年,刘备正式登基称帝,被尊称为汉昭烈帝。他登上皇位后,封了五员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
原创 嫡... 许多人都对清朝的嫡福晋与侧福晋之间的差异感到好奇,常常向黑狸狸提问。今天,黑狸狸将通过《宫锁心玉》中...
原创 朱...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历史上流传了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不乏一些神秘和传奇的故事。我们常听到以下几种版本:...
原创 李...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高皇后的传奇一生,强调她在李自成起义及之后的艰难岁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下是以简单...
探访“史前石器加工厂”石人洞遗... 日前,海林石人洞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
原创 叶...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度达到与美国匹敌的强大实力,但它仅存在了69年。1991年12...
原创 云...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晚年的一个错误决定,直接影响了大明江山的命运,并加剧了家族间的内斗。这一决定便...
原创 这... 在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