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在统一过程中采取的战略,并分析了他们的军事策略,强调了两者的统一思路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先易后难”的策略,即“先南后北”。作者认为,所谓的“先北后南”其实并不成立,柴荣和赵匡胤的目标都是在稳定南方之后,再解决北方问题。
在五代末期和北宋初年,柴荣和赵匡胤都曾接近改变中原历史命运。柴荣在病重之前曾计划北伐契丹,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而赵匡胤则在统一南方后,未能在有利时机对契丹采取行动,导致大宋在北方无力收复幽云十六州。作者通过柴荣和赵匡胤的事例,指出他们的统一战略并无根本差异,都是循序渐进的策略。
柴荣在早期的战斗中面对契丹采取的是“先南后北”的方针,在经历了高平之战后,成功稳定了南方,最终才计划北伐契丹。然而,在显德六年时,他因病撤军,未能完全实现北方的目标。至于赵匡胤,作者强调他对契丹的强大保持清醒认识,在统一南方后希望借机向契丹发动攻击,但因时局变化,这一机会并未到来。赵匡胤未能在契丹最弱时发起进攻,而是在契丹国力恢复后才开始对北方有所图,最终未能如愿。
文章的结论是,柴荣和赵匡胤的策略其实并没有本质差异,他们都是在先稳定南方的基础上,寻求北方的解决之道。所谓“先北后南”的说法,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