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刘备正式登基称帝,被尊称为汉昭烈帝。他登上皇位后,封了五员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然而,这次册封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尤其是关羽,他对这次封赏感到非常不满。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五虎上将的背景
关羽、张飞和赵云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刘关张三人从黄巾起义起步,一路风雨飘摇,最终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他们不仅有能力,而且忠诚,是刘备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关羽作为曹营的暂时将领,一人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解围。之后,在荆州之战中,关羽领导的荆州水军水淹七军,使得曹操北方的势力大幅削弱。若不是孙权派吕蒙袭击荆州,关羽甚至有可能逼迫曹操迁都。
至于张飞,虽然没有关羽那样的军事才华,但他在阵前搦战的勇猛也是三国中一流的。曹操曾称赞关羽斩颜良文丑时,关羽却笑着说:“我三弟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曹操听后深感震惊,认为张飞的武力不可小觑。长坂坡一战,张飞单枪匹马守桥,吓得数万曹军不敢前进。夏侯杰挑战时被张飞一枪刺死,吓得夏侯楙落马而亡。
赵云也堪称英雄,尤其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的表现,让曹操惊叹不已。赵云一人斩杀曹军五十员大将,堪称战场上的神勇。
马超出身于西北名门,世代镇守边疆。在董卓之乱后,马腾带着年轻的马超起兵勤王,马超勇猛异常,打破了李傕和郭汜的联军。当曹操出兵讨伐西凉时,马超奋勇迎战,曹操差点命丧马超之手。曹操曾感叹,“马儿不死,我难安。”
至于黄忠,初期并没有显赫战绩,他一直是长沙太守韩玄手下的普通将领。直到刘备征战荆州,黄忠才开始崭露头角,在汉中之战中斩杀了夏侯渊,最终获得了声誉。
关羽的不满
尽管战功赫赫,关羽并不满意这次刘备的封赏。关羽认为自己资历最深,且拥有更高的军功,因此不愿与黄忠等人平起平坐。关羽曾说:“张飞是我兄弟,赵云早年追随兄长,马超有世代功勋,我都能接受。可黄忠算什么?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对黄忠的不满其实有其原因。黄忠并非出将入相的英雄,而是经过刘备集团的战争才有所建树。相比之下,关羽的战功显然要更为辉煌,因此他对于自己与黄忠同列五虎上将感到不平。
诸葛亮的调解
刘备在册封五虎上将时,诸葛亮并不完全支持。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对刘备说:“黄忠的名望和张飞、马超无法相比,但马超和张飞本就身在刘备麾下,黄忠的功绩也可接受。关羽远在荆州,得知后必然不悦。”可见,诸葛亮早已预料到关羽的不满。
尽管如此,刘备坚持册封,最终安排了费诗去劝说关羽。费诗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用汉高祖刘邦的例子劝解关羽,讲述即便是曾是小卒的韩信,也能被推荐为大将军。费诗最后对关羽说:“您与刘备犹如一体,这些称号不过是身外之物,何必过于计较?”最终,关羽心情转好,接受了刘备的册封。
关羽的自傲与刘备集团的分裂
关羽的自傲早在马超加入刘备时就显露无疑。关羽当时在荆州听说马超投靠刘备后,曾想和马超比武一决高下。刘备看到关羽的书信后非常焦急,担心两人争斗影响集团稳定。此时,诸葛亮出面回复关羽,称赞关羽超凡的武艺,巧妙化解了关羽的疑虑。可见,关羽的性格非常高傲,这在刘备集团中逐渐形成了影响力。
这种自傲的性格导致了刘备集团的分裂。关羽掌控东州集团(豫州、徐州),而诸葛亮和庞统则领衔荆州集团,后来益州集团则由刘备领导。关羽的高傲使得他在本土的益州士族中形成排外心理,这种心理逐渐加剧了刘备集团内部的矛盾。
刘备集团的内部分裂,加上关羽性格中的缺陷,最终使得刘备的势力从鼎盛走向衰退,团队的平衡也再也难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