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去荆州并非简单的失误。面对曹操和孙权的夹击,西川又无法及时支援,诸葛亮也只能无奈地叹息。如果是诸葛瑾以家族长辈身份强迫关羽投降,局势就更难以应对了。
关羽失荆州的原因其实很复杂,除了外部援助不足,内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除了糜芳和士仁这两名叛徒,东吴还派遣了卧底进行内应。
不少人认为诸葛亮应该留守荆州,或是派赵云回去协助关羽,但通过深入分析三国的史料,我们会发现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首先,刘备肯定不会让诸葛亮像关羽那样独自负责荆州的重任,原因有三:第一,诸葛亮当时只是军师中郎将,职务上低于偏将军和裨将军,缺乏足够的威望来指挥士兵;第二,尽管诸葛亮具备战略眼光和外交才能,但他在军事方面的专长尚未完全显现;第三,诸葛亮本身是荆州士族,让他驻守荆州,未必能得到地方士族的支持,甚至可能引发矛盾。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刘备在当时为荆州安排了三名关键人物来镇守:关羽担任襄阳太守,张飞驻守南郡,赵云则随刘备出征并负责管理荆州的地方事务。诸葛亮的任务主要是后勤支持,他驻守临烝(今衡阳市),负责调度三郡的赋税。
在刘备征战的过程中,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的角色分工明确,而诸葛亮的职务主要是后勤支持。刘备从未考虑过让诸葛亮驻守荆州,因为那时候诸葛亮的官职远不及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在刘备带领庞统进入西川后,庞统担任了参谋长,张飞、赵云各自负责其他战斗任务。诸葛亮虽然位居军师,但并未参与前线指挥。
至于黄忠的角色,在《三国演义》中并未得到准确呈现。黄忠曾投降过曹操,并未与关羽有过深厚的合作。在刘备的计划中,黄忠在战斗中的地位较低,并未与关羽形成强大的联盟。
刘备始终无法完全信任其他人,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魏延可能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魏延不仅参与了多次战斗,还以其对刘备的绝对忠诚,赢得了刘备的信任和重用。魏延虽然与赵云关系较好,但他的忠诚度却让刘备更加依赖他。
魏延在刘备去世后仍然继续保卫汉中,并成功抵御了曹军的进攻,证明了他在防守战术上的出色能力。如果当时刘备将汉中交给张飞,而将魏延派回荆州协助关羽,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但关键并非魏延是否能协助关羽守住荆州,而是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命令的服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魏延替代了糜芳的位置,关羽或许就能在东吴进攻时保持更加坚决的防守,局面可能会有所不同。
实际上,刘备对糜芳和刘封的重用,却因为二人与关羽存在矛盾,造成了不小的隐患。糜芳在历史上因为失去亲妹而对关羽心生不满,而刘封虽然被刘备收养,但他的忠诚度和能力始终难以令人完全放心。最终,糜芳和士仁等人的叛变,导致了荆州的失守。
历史中许多关于内应的线索表明,荆州内部确实存在一些叛徒与东吴勾结。虽然史料中未明确指出是糜芳还是潘濬,但二人与关羽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如果是魏延担任糜芳的角色,他可能会更坚定地守住荆州,抵挡东吴的偷袭。
总的来说,关羽的失误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判断失误,更多的是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叠加作用。如果换成魏延在关键时刻执行命令,可能局面就会大为不同。这也让我们反思,刘备在用人上的信任与判断,是否真正做到了最合适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