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自1793年开始建造,到现在已经有229年的历史了。很多人以为现在的白宫和当年的模样差不多,实际上,它早已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翻修和重建,虽然外观保留了原貌,但内部已经完全不同,且翻修的标准堪比碉堡建筑。
白宫被焚毁,只剩外壳 白宫最初建成后仅20年,就因美国在1812年与英国的战争失败,被英军焚毁。那时,白宫几乎被烧成了废墟。英军撤退后,美国人重新修复了白宫,并将烧焦的外墙涂成白色,这也为它取名“白宫”(The White House)。 重建后的白宫一直使用了90年,直到1902年,老罗斯福总统上任后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翻修。然而,这次翻修严重损害了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安装管道和电线,很多承重墙被破坏,导致白宫逐渐变得不堪重负。 杜鲁门总统时期:白宫成危楼 当杜鲁门总统上任时,白宫的情况更加糟糕。第一次夫人玛格丽特的起居室地板出现了塌陷,一架钢琴从楼上掉到餐厅。杜鲁门自己浴室的浴缸也陷进了地板。工人们用木材加固建筑,勉强维持着白宫的安全。 然而到了1948年,白宫的状况已经无法忍受。白宫随时有坍塌的危险,财政部出于安全考虑,禁止杜鲁门继续住在白宫。这使得杜鲁门成为第一位不能住在白宫的总统,他和家人搬到对面的布莱尔大厦。白宫也因此开始了全面的改造。 彻底拆除重建,按碉堡标准改造 为了解决白宫的安全问题,美国建筑师协会、土木工程师协会的负责人,以及4名议员组成了改造委员会,全面负责白宫的重建。最初的建议是将白宫完全拆除,外墙石头编号后重新拼装。但杜鲁门否决了这个方案,认为拆除后重建会引起国民的不满,因此决定保留外墙,只重建内部结构。 改造工程的预算最初为542万美元,但由于加入了防核地下掩体等设施,最终花费达到了628.8万美元。改造工程的标准几乎按照修建碉堡的标准进行。为防止沉降,建筑地基进行了加固,打入了126口深井,直至沙砾层,并灌入了钢筋混凝土,确保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 加建地下掩体,未来为应对核战争做准备 白宫改造时,还特别建造了一个地下掩体,里面配备了逃生暗道、通讯设备、食品仓库、发电机、化学盥洗室等设施,甚至有近百张行军床,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应对核战争或其他灾难。 整项工程于1952年3月27日完工,而杜鲁门一家则在布莱尔大厦住了将近两年半。在那段时间,布莱尔大厦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地板时常嘎吱作响,还有老鼠。更糟的是,杜鲁门每天都要穿过马路,保镖在旁护卫,有一次差点被一辆车撞到。当白宫翻修完毕,杜鲁门立即带着妻子搬回了白宫。新白宫的预期使用寿命为500年,但谁能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许到那时,新的总统会在不同的地方办公,白宫是否仍然是美国的象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