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亚明与康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他曾是康生的秘书。康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但随着权力的增大,他逐渐迷失了自己,犯下了许多错误。最终,康生被开除党籍,骨灰也被从八宝山迁走,成为负面人物。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人物——匡亚明,曾在康生身边工作,也经历了许多波折。
匡亚明出生于1906年,江苏丹阳人,成长在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私塾老师,虽然家境清贫,但匡亚明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父亲的影响下,他逐渐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匡亚明很早就表现出了聪慧的头脑,后来考入了苏州第一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时,匡亚明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尤其在1924年大革命爆发后,他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然而,这也导致他被学校开除。尽管如此,匡亚明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1926年,他来到上海继续学习,并加入了共青团,没过多久便转为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匡亚明参与了地下情报工作,主要活跃在江苏和上海一带。在上海中共特科成立后,匡亚明被误认为是叛徒,但他依然没有放弃革命,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境。 1937年,匡亚明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加入了抗日战争的核心力量。在延安,他成为了康生的秘书,康生当时担任社会部部长,负责情报和政治保卫工作。匡亚明作为康生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康生的高度信任,康生甚至曾亲自为他写诗。随后,匡亚明还被任命为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在解放战争时期,匡亚明被调到华东局,担任宣传部副部长,负责华东局的宣传工作。他通过写大量宣传文章,极大推动了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继续在华东局工作,并晋升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他在这段时期为稳固新政权、改善民众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匡亚明因大区撤销而主动提出调到学校工作,他被派往东北人民大学担任校长,1963年又调到南京大学,担任校长。在这段时间里,匡亚明致力于引进名师、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匡亚明遭遇了严重的迫害,被“打倒”。他在东北人民大学被一部分人抓回吉林批斗,遭受了身心上的摧残。但匡亚明并没有被打垮,凭借着坚韧的意志,他坚持熬过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1978年,匡亚明复职,重新回到了南京大学担任校长。他在职后,推动了社会主义大学办学规律的探索,强调大学应当将科研、文化、学术和教学紧密结合,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匡亚明一生学术成就卓著,是中国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著作颇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1996年,匡亚明因病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