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族为什么叫汉族,和古代汉朝有啥关系,这个名称又是怎么来的?
创始人
2025-10-13 17:31:33
0

文 | 古书奇谭

编辑 | 古书奇谭

虽然咱大中国有56个民族,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汉族人口,甚至在全世界都是规模数一数二的民族。

可是咱们为啥叫汉族,不叫秦族、唐族,这名字为啥偏偏跟汉朝挂上了钩?这“汉”字打哪儿来,又咋成了整个族群的名字?

说起“汉”这字,最早可不是指人,也不是指朝代,居然跟天上的银河扯得上关系,甲骨文里的“汉”,长得就像一条闪着光的带子,古人看银河横跨夜空,像条大河,就叫它“天汉”“云汉”。

《诗经》里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意思是天上有银河,像镜子一样发光,那会儿人对天特别敬畏,觉得银河能预示吉凶,连管天文的官都得盯着它看时节。

把“汉”跟银河绑一块,这字打一开始就带着股神圣劲,不是随便瞎起的,这跟后来它能成为族群符号,多少有点渊源,后来“汉”又落到了地上,成了一条河的名字,那就是汉水。

为啥叫汉水,是因为古人发现,汉水的走向跟夏天的银河高度吻合,就说它是“地上的银河”,这就有意思了,天上有“天汉”,地上有“汉水”,天地对应着,可见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多浪漫。

秦汉时候的汉水还分两条,一条西汉水流入嘉陵江,一条东汉水就是现在的汉水,最后都汇入长江,但这会儿“汉”还只是水名、地名,没跟咱们的族群沾边,真正让它“升级”的,得等一个人,那就是刘邦。

刘邦当年被封“汉王”因为他管的地盘是巴、蜀、汉中,都城定在南郑,这里头萧何特别会来事,他劝刘邦接这个封号时,特意提了一嘴“汉中称‘天汉’”。

萧何不跟刘邦说这地方多富、多好守,反而扯“天汉”,就是想让刘邦觉得,这封号沾着天命,能聚拢人心。

就这么着,“汉”从单纯的地名,变成了跟政权挂钩的符号,这一步,为后来汉朝、汉族的出现,算是铺了路。

可光有个封号还不够,“汉”咋从刘邦的“汉王”,变成整个朝代的名字?又咋一步步跟咱们这个族群绑死的?

汉朝刚立那会儿,没光顾着庆祝打赢项羽,反而先琢磨起怎么把天下人“拧成一股绳”,所以它没扔了秦朝的户籍制度,反而改得更细,生了孩子得赶紧报户口,每年八月还得核对一遍。

《二年律令·户律》里就写着这规矩,那会儿登记在册的“户籍民”,不管是有地的农民还是小吏,都算汉朝的人。

这事儿看似不起眼,但作用却不小,以前战国时大家都认自己是齐人、赵人,现在一上户口都是“汉”的人,慢慢就忘了以前的身份标签。

要是有人从关中搬到巴蜀,户口也得跟着迁过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换个地儿就说自己是另一个地方的人。

这招其实特聪明,用户口把人跟“汉”绑在一起,时间长了,大家就不觉得自己是老秦地、老楚地的,只认“汉人”这个身份。

不过光有制度还不够,汉朝得让“汉人”这个名头,不管对内对外都响当当才行,汉武帝那时候汉朝算到了鼎盛,地盘扩得老宽了。

北边到内蒙古,南边到越南,西边够着帕米尔高原,东边还到了朝鲜,算下来得有600多万平方公里,这可不是瞎打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奠定了华夏的基本版图。

这么大的地方,以前分属不同部落或小国,现在都归汉朝管,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大圈子里,认同感自然就强了,更厉害的是,汉朝的名头还传到了西边的古罗马。

《后汉书·西域传》里就提过,166年大秦王安敦还派使者来汉朝,可见“汉”早不是自家的小名号了。

那会儿出去的“汉使”,带着丝绸瓷器走西域,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从汉朝来的,“汉人”的标签就这么传到了国外。

对内汉武帝还有个关键动作,那就是让大家都学儒家的东西,别的学派慢慢就不怎么提了。

以前各家思想乱糟糟的,你说要无为而治,我说要严刑峻法,现在统一学儒家,大家的想法慢慢趋同。

思想统一了,大家就会觉得“汉人”就该有这样的文化底色,身份认同自然就更牢了。

而且汉朝没光顾着搞思想,也没亏了老百姓,实行休养生息,税收减了不少,还修了郑国渠、白渠这些水利工程。

老百姓其实特实在,谁让他们过好日子,他们就认谁的旗号,汉朝让大家吃饱穿暖,大家自然愿意说自己是汉人。

这比光靠打仗强多了,日子好过了,对“汉”的归属感才真的扎了根,不过话说回来,汉朝再强也有灭亡的时候,为啥“汉”这个名号没跟着消失,反而成了咱们族群的名字?

汉朝没了之后,天下乱过好一阵子,可“汉”这名号没跟着消失,反而成了大家认祖归宗的凭仗。

永嘉之乱后,好多少数民族进了中原,那会儿没了汉朝皇帝,汉人靠啥认自己人,靠的是儒家礼教那套。

比如谁家还祭孔子、还穿宽袍大袖、还讲究忠孝,那就算是“自己人”,这时候血统都乱了,靠文化认亲多靠谱,比硬说“我是老汉人后代”实在多了。

后来北魏孝文帝搞改革,又是禁胡服又是改汉姓,连自己都改姓“元”,这不是反过来证明“汉”的文化魅力,要是没点真东西,人家犯得着改自己的习惯?

可到了元朝,“汉”的身份又有了新变化,这变化反而让“汉人”的认知更固定了。

元朝把人分了四等,“汉人”排第三,听着不咋体面,但有意思的是,这“汉人”里不光有原来宋朝的汉人,还有契丹人、女真人。

等于把以前好几个族群都归到“汉人”里,大家本来各有各的名头,这下被朝廷这么一划,反而慢慢觉得“咱们都是汉人”,这算不算歪打正着?

明朝虽然也强,可“明人”这说法就没传开,大家还是认“汉人”,毕竟“汉”的根儿早扎深了,到了清朝末年,“汉人”才慢慢变成“汉族”,这背后还有学问家的功劳。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第一次提“中华民族”,还说“现在的中华民族,就是平时说的汉族”,这就把“汉族”从老百姓嘴里的俗称,往正经学术概念上拉了拉。

梁启超这步挺关键,以前大家只知道“我是汉人”,没个统一的族名,这么一梳理,大家就清楚“哦,咱们这个族群叫汉族”。

1907年杨度又补了一句,说“汉是朝代名,不是族名”,意思是咱们叫汉族,不是因为汉朝没了就完了,是因为这族群有自己的文化根儿。

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提“五族共和”,“汉族”就正式进了官方文书,这下可不是随便叫的了,成了法定的族名,彻底从“汉人”变了“汉族”。

官方认了之后,“汉族”这名字就彻底扎下根了,可它在现在又有啥新的意义?

现在咱们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是说要跟谁打架,是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还在,比如遇到啥难事儿,大家拧成一股绳,这就是“汉”传下来的凝聚力。

而且现在史学界也都认,汉朝那会儿就已经把“汉人文化共同体”建起来了,近代才定名叫“汉族”,跟梁启超当年的说法能对上,这说明这名字不是瞎起的,是顺着历史走下来的。

现在年轻人穿汉服、写汉字、说汉语,其实都是在接着传“汉”的根儿,不过“汉”的故事还没完,以后它还会怎么跟着咱们走下去,这就得看咱们这代人的事了。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5年10月9日,北京的早晨并没有什么异样,地铁里还是有人睡着...
2025-10-13 09:12:15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年轻...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娴)据中央广播电视总...
2025-10-13 09:10:02
想带全家去张家界玩一下,有...
如果您正在计划带家人开启一次张家界之旅,渴望避开拥挤的团队,享受一...
2025-10-13 09:09:42
亲历:国庆期间“千人被困”...
32025年国庆长假,“珠穆朗玛峰东坡景区千人因大雪被困”引爆网络...
2025-10-13 09:09:19
打造沙漠旅游新标杆 乌兰布...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国庆中秋假期,位于阿...
2025-10-13 09:09:09
6个中国各地的“黑暗料理”...
中国的省份特别多,每个省份,每个城市,都有特色美食。 这些特色美食...
2025-10-13 09:08:55
水涌若轮!济南趵突泉水位已...
2025年10月12日,山东济南,市民游客在趵突泉公园赏泉游玩。1...
2025-10-13 09:07:21
泰国happy卡网速怎么样...
办卡关注公众号:一卡空间 这里将是您揭秘流量卡真相、探索优质正规流...
2025-10-13 09:06:51
原创 ...
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片静谧的绿洲,那是我的小女子的“露台花园”。在...
2025-10-13 09:06:22

热门资讯

结束漂泊79年 子弹库战国帛书... 9月11日,专家在湖南省博物馆核验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13日上午,长沙子弹库...
原创 日... 日本在军事上的隐藏能力和海外财富是其长期掩藏的秘密。虽然日本表面上听从美国的指示,低调行事,但其背后...
原创 1... 1950年6月,台北马场町的刑场上,四个英勇人物静静地站在枪口前,他们面对对准自己的士兵,毫不畏惧。...
原创 以... 拨开历史迷雾,静看风云变幻 历史往往充满了曲折与偏见,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会影响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
国宝安家!子弹库战国帛书正式入... 10月13日上午,流失海外79载的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五行令》与《攻守占》正式回归故土、入...
原创 岳... 在中国古代的酷刑中,凌迟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刑罚之一。它通常被称为“千刀万剐”,光是听到名字就让人不寒...
原创 晚... 历史的深刻性往往在于了解不同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往往可以通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幸福度...
原创 十... 康熙帝的皇子们分别属于哪些旗?他们封爵后会成为旗主吗?这两个问题有一些相似性,所以可以一起探讨。接下...
原创 清... 2003年春节,在北京的一家养老院里,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奶奶在吃饺子时不慎被噎住,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
别克LPGA上演巅峰对决,中国... 10月12日,2025别克LPGA锦标赛在上海旗忠花园高尔夫俱乐部展开决赛轮的较量,世界排名第一的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