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因病住院,郭汝瑰前去探望。两人闲聊时,杜聿明突然问道:“你那时就和共产党有联系吗?”郭汝瑰点头表示肯定,并好奇地问杜聿明从哪里得知的这个消息。杜聿明回答说是从山东方面知道的,但具体是谁,他不能透露。
接着,郭汝瑰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告发我呢?”杜聿明坦诚回答:“我曾经告发过,但没有效果。”两人相视一笑。
这段对话,让郭汝瑰感慨万千。他激动地对董必武说道:“今天是我多年来最兴奋的一天。我一直在国民党工作,政治上还很稚嫩,希望董老多指点。”
1928年,郭汝瑰加入共产党后,却因蒋介石的“清党”政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来,他前往日本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重回国民党,并参与了几次关键战役,深受陈诚的赏识。12年过去,若不是随部队调动到重庆,他也许不会遇到董必武并恢复与党的联系。
很快,郭汝瑰在陈诚的推荐下,被调入总参军令部担任处长。当时,他负责的《国军战斗部队序列》是高度机密文件,只有五份,其中一份便是交给了董必武。
1941年中秋,董必武秘密与郭汝瑰会面。闲聊间,董必武问起郭汝瑰对国民党的看法,郭汝瑰直言自己对国民党一些现象深恶痛绝,并表示不想继续留在国民党,打算去延安。董必武则劝他留下,称他在敌营的作用远胜于十万大军,要他长期潜伏,成为卧底英雄。
受到董必武鼓励,郭汝瑰开始走上了“最顶尖的红色间谍”之路。1946年,郭汝瑰随陈诚来到南京,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蒋介石曾有一番对郭汝瑰的评价,因为郭汝瑰家中清贫,不贪图享乐,有人提出质疑,蒋介石则反驳说这正是郭汝瑰的优点,符合国民党的要求。
蒋介石派蒋经国考察郭汝瑰的家庭,发现他的家境简朴,生活俭朴,蒋经国回来后报告给蒋介石:“如果党内的高级将领都像郭汝瑰一样,党国就有救了。”
此后,蒋介石对郭汝瑰的信任加深,甚至在大会上宣传他。郭汝瑰在担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期间,每周都会向中央提供情报,甚至有时一天多次。辽沈战役前,他将重要情报提前报告给中央,确保了革命党方的知情与准备。
当时,杜聿明在东北指挥作战,他逐渐对国民党内部产生怀疑,尤其是对郭汝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杜聿明注意到郭汝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都非常不同,敏锐地察觉到郭汝瑰身上有共产党的气息。
一次国防部的会议上,郭汝瑰提出的作战建议让杜聿明不满,他当场表达了对郭汝瑰的质疑。蒋介石听后,先是震惊,但很快便松了一口气,解释郭汝瑰忠诚可靠,并不是间谍。蒋介石对郭汝瑰的评价更加坚定:“他是个十分可敬的小鬼。”
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蒋介石开始对郭汝瑰产生疑心,频繁安排他出差或做些琐事,甚至派人跟踪他。郭汝瑰分析后,认为蒋介石对他产生了怀疑,遂向党组织汇报此事,表示希望调往解放区。党组织认为现阶段应该待在大西南,进一步发挥作用。
1949年,郭汝瑰以指挥徐州战役的名义得到蒋介石的支持,并被任命为七十二军军长。郭汝瑰利用这个机会开始策划起义,最终他带领七十二军成功起义,宣布投向人民解放军。蒋介石得知消息后非常愤怒,表示自己错用了人。
郭汝瑰起义后,加入了新中国,并历任川南行署委员、交通厅长等职务。在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教员时,他常对学员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学员们的功劳更值得我学习。”
有一次,杜聿明被特赦后参加全国政协会议,遇到郭汝瑰时感慨道:“你真会演戏,南京要是早解放,战争也许能少打两年。”两人哈哈大笑。
郭汝瑰因及时提供情报,被誉为“最顶尖的红色间谍”。虽然台湾有报纸夸大其事,但他的忠诚与为党提供的情报是不可磨灭的功劳,对新中国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