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对美国进行了精准反击。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两项重要公告,宣布加强稀土物项和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并启动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直接制裁了那些损害中国利益的外国实体。这两项措施从资源供应链和技术合规性两个方面入手,向美国施加压力。
首先,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这一次,管制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原产于中国的稀土资源,甚至连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加工产品(若价值占比达到0.1%以上)和使用中国技术的境外稀土生产线,也都受到中国许可制度的约束。也就是说,即使稀土在其他国家经过加工,只要涉及到中国的成分或技术,依然需要中国的批准。
此外,技术封锁也成为这次管制的重点之一。中国首次明确禁止将涉及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出口,包括设计图纸和工艺规范等核心技术资料。这一举措直接切断了外部获取中国稀土产业技术的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管制中明确表示,涉及军事用途、高端芯片研发(例如14纳米以下的逻辑芯片和256层以上的存储芯片)及军事人工智能应用的稀土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批准。只有符合人道主义需求的出口才有可能获得豁免。
与此同时,中国还启动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制裁了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在内的多家与台军售相关的防务公司,以及那些帮助规避中国管制政策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面临的措施包括禁止对华进出口、限制在华投资,甚至取消高层管理人员在中国的居住资格,直接对其商业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这一系列举措最直接的影响是针对美国的稀土供应链。美国约70%的稀土依赖中国,其中许多关键军事装备,如F-35战机、伯克级驱逐舰和民兵-3洲际导弹,都需要使用中国供应的稀土元素,如钐、钆、铽等。美军的多个武器系统都涉及到中国稀土的使用,而现在中国的管制措施使得美国军方面临供应中断的风险。
此外,美国虽已开始着手重建自己的稀土供应链,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冶炼分离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独立性仍然非常有限。目前,全美国仅有一处稀土矿,其加工能力也相对薄弱,因此短期内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而且,面对稀土的短缺,美国的战备能力也受到影响。据《海军时报》报道,美军由于零部件不足,不得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拆解现有装备来维持作战能力。中方的稀土管制将进一步加剧美军在装备维修和新型武器研发上的延迟,尤其是对美军六代机等高端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这次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仅是对美国的反制,它还强化了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战略优势。通过稀土追溯系统,中国能够掌控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数据,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定价权和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与此同时,稀土管制也可以视为对美国芯片制裁的“对称反击”。中国借鉴美国的出口管制体系,构建了从资源到技术的闭环管控,这不仅迫使美国在未来的谈判中做出让步,还保持了灵活性,例如通过设立过渡期或豁免人道主义用途来避免全球产业链的剧烈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明确表示,管制措施只针对那些损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遵守法律的企业不会受到影响。此外,中国也可能会通过调整审批速度、动态更新清单等手段进行微调,以确保措施的精准性。
目前,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供应链结构性难题。美国防部虽推动“稀土自主”,但由于冶炼技术和设备的高昂成本,新建冶炼厂需要数十亿美元投入,而且还面临环保和技术壁垒等难题。全球90%以上的稀土相关专利掌握在中国手中,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重大制约因素。乐观估计,美国要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总之,这次中国“双拳出击”展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战略筹码的能力,对美国而言,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