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到过“做了女婿换来的”这句话,讽刺的正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名人——邵洵美。邵洵美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风流才子,他与徐志摩齐名,被誉为“诗坛双璧”。周劭曾评价道:“玉树临风,人称双璧,洵美似乎比戴眼镜的志摩更漂亮一些。”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民国才子——邵洵美的故事。
邵洵美的出身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生于1906年,上海人。邵洵美的祖父邵友濂,曾是同治年间的举人,官职显赫,曾担任过湖南和台湾的巡抚;他的外祖父盛宣怀,则是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代实业家,堪称富甲一方。邵洵美的父亲邵恒在家族中地位较高,但由于早逝,邵洵美被过继给伯父邵颐。更巧的是,邵颐的妻子李氏是李鸿章的侄女,所以邵洵美也有李鸿章外孙的身份。因此,邵洵美的家庭背景,在当时的上海可谓无可匹敌。
有了如此显赫的家世,邵洵美从小便受到最好的教育。成年后,他前往英国留学,学成归国后,他与表姐盛佩玉结婚,婚礼盛大,宾客云集,其中包括江小鹣、郁达夫、徐志摩、陆小曼等名流。
1927年,邵洵美的朋友刘纪文成为南京特别市市长,邀请他担任秘书。然而,邵洵美做了三个月后便辞职了,他直言自己不适合做官,且以后再也不涉足官场。那么,邵洵美想做什么呢?他曾这样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我是个浪子、财迷、书生,还是个想做官的不怕死的英雄?错了,我是个天生的诗人。”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邵洵美竟然因为一篇“文人无行”的文章与鲁迅发生了冲突,鲁迅对这篇文章非常不满,写下了回应,并讽刺道:“做了女婿换来的”。鲁迅显然还不解气,多次嘲讽邵洵美:“邵公子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的钱,做文学资本。”尽管邵洵美自诩为诗人,但他其实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出版领域。从1928年起,他先后创办了多个出版机构,如“金屋书店”“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和“第一出版社”等等。
其中,邵洵美出版的一本书《论持久战》尤为重要,这本书由毛泽东主席亲自著作。邵洵美曾说:“在近十年的中国出版物中,没有哪本书比这本书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了。”这本书对邵洵美日后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他留在中国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
邵洵美为人热情大方,乐于结交朋友,广结善缘。被誉为“现代文坛的孟尝君”,很多名人曾受到他的资助,包括徐悲鸿等人。那时的邵洵美,被许多人称为“民国宋江”。 1949年,随着国民党败退,邵洵美的朋友胡适曾送给他两张赴台机票。然而,邵洵美因为不忍离开家乡,又因工厂事务未能处理,最终谢绝了邀请。即便叶公超后来派来军舰,想要带邵洵美一家及其工厂迁往台湾,邵洵美仍坚决拒绝。
上海解放后,邵洵美被定为“工商业主”。然而,1958年,邵洵美却遭遇了一次牢狱之灾。由于邵洵美与许多人有过交往,包括上海的黑帮大亨杜月笙、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以及陈立夫、陈果夫等,他被定为“历史反革命”,被关进了上海的提篮桥监狱。1962年,邵洵美被释放。
晚年的邵洵美生活贫困凄凉,他与离婚后的大儿子住在一间仅有十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长达四年的监禁生活让邵洵美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患上了肺原性心脏病,活动稍微过度便气喘吁吁,面色紫黑。邵洵美的女儿回忆道:“我最后见到的爸爸,已是一个饥饿、衰弱、满头白发的老人,面庞紫乌,气喘吁吁,瘦得只剩下骨架,我几乎认不出他了。”
1968年5月5日,邵洵美因病离世。据说,他死后家里无力为他置办寿衣,连一副像样的丧服都没有,儿子只能为他买了一双新袜子。而他生前留下的债务也没有人能偿还。
然而,17年后的1985年,邵洵美终于得到了平反,冤屈得以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