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业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闻名遐迩的“陌刀将”呢?
唐朝天宝七年,正是风云变幻的时代,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唐朝的一位杰出将领,在外国学者的口中被誉为“中国山岭之主”。这一年,他奉唐玄宗的命令,带领一支由一万步骑兵组成的军队,出征勃律,展开了一场军事行动。
当唐军出征的消息传来,吐蕃帝国立即作出了迅速反应。为了防御,吐蕃动员了足足十万大军,前往娑勒城驻守。这座城池位于山中,地势险要,城墙高耸入云,几乎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城墙上塔楼耸立,戒备森严,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攻城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攻城战中,攻方会使用一些常规的战术来降低登城的难度。例如,填平护城壕让士兵能顺利登城;堆起土山,提升进攻高度;搭建移动塔楼,争夺制高点;使用弓箭压制守军的反击;挖掘地道悄无声息地渗透城内;甚至用云梯或梯车协助攻城。然而,面对像娑勒城这样地势险要的山城,这些战术往往效果有限。历史上,高欢带领十五万大军进攻玉壁城,虽然兵力庞大,却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损失了七万余人。而这一次,唐军的兵力仅有一万步骑,想要攻克这样的山城,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然而,高仙芝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展示了卓越的军事眼光,决定采用出其不意的偷袭策略。唐军趁着夜色悄悄渡过信图河,在黎明之前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娑勒城下。突如其来的袭击,令吐蕃守军措手不及,陷入了慌乱。
在这一混乱的时刻,李嗣业率领的一支精锐步兵队伍,手持长刀,凭借着超凡的战术素养和无畏的勇气,迅速从敌军注意力的空隙中,来到了城墙脚下的一处隐蔽位置。与此同时,唐军的主力部队开始正面攻城,吸引了敌军大部分的注意力。趁机,李嗣业带领他的队伍开始攀登那几乎直立的城墙。
李嗣业身披重铠,身高超过2.1米的庞大身躯,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活性。他身先士卒,以惊人的力量和敏捷,率先登上了城头。当他英勇的身影出现在城墙上时,整个娑勒城瞬间陷入混乱。在等待其他队员跟上之前,他手中的陌刀挥舞如风,斩杀了数十名敌人。他的勇猛无畏与高超的战斗技艺,使得吐蕃士兵们胆寒。
不久后,吐蕃军队崩溃,唐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正是由于李嗣业的非凡勇气与战斗能力,他硬生生地打开了攻城局面,使得唐军的偷袭变得异常顺利。如果没有他的出色表现,这场战役的结局可能就不那么光彩照人,付出的代价也一定会更加沉重。
这场战斗使得李嗣业在西域和吐蕃之间声名远扬,赢得了“神通大将”的美誉,也让他成为了唐朝历史上令人铭记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