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待盘踞在东北的女真各部,采取了“抑强扶弱”的策略。也就是说,哪个部落逐渐强大,明朝就会采取压制措施;相反,若有部落势力衰弱并被其他强大部落欺压,明朝便会扶持弱小的部落。通过这种策略,明朝成功地对女真各部进行控制。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曾是建州左卫指挥使,由于家族实力较弱,他依附于自己的亲家都督王杲(王杲是建州右卫指挥使,且与觉昌安有共同的祖先—万户挥厚)。1574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觉得王杲势力过大,于是带兵攻击王杲的寨子,王杲战死,王杲的儿子阿台侥幸逃脱,藏身于古勒寨。阿台随后多次袭击明军,1583年,他试图为父复仇。
然而,李成梁包围了阿台藏身的古勒寨,觉昌安担心自己的孙女死于此地,于是和儿子塔克世(努尔哈赤的父亲)一起进入寨中,劝说阿台投降。但在这时,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暗中与李成梁勾结,趁乱喊道:“李太师有令,若能杀了阿台者,便可做古勒寨城主!”此话引起了寨内混乱,李成梁趁机攻城,最终阿台被自己部下所害。阿台死后,王杲的后代几乎全被杀害。
在这场动荡中,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也在乱战中丧命。当时努尔哈赤25岁,得知父祖被杀后,决心为他们复仇,凭借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开始起义。起初,努尔哈赤的起义遭到许多族亲的反对,甚至有族人誓言要除掉他。然而,得到了额亦都等开国功臣的庇护,努尔哈赤得以生还,并逐步统一了建州女真,最终也统一了整个女真部。
在努尔哈赤强大的过程中,曾经反对他的人也开始改变立场,转而支持他,甚至帮助他建立大业。这些族亲子弟追溯起来,都有共同的祖先——兴祖直皇帝福满。福满是建州左卫的都督,他的六个儿子被称为“宁古塔六贝勒”。在这六兄弟中,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最为聪慧且能干的一个,家族中的许多大小事务都由他负责处理。尽管觉昌安排行第四,却继承了父亲福满的家业。
然而,尽管觉昌安深得族人尊敬,甚至最终统一了整个建州女真,其他兄弟的后代对他继承家业的不满,特别是在努尔哈赤起兵初期,许多亲戚反对他,甚至想要害死努尔哈赤。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宁古塔六贝勒”的家族背景说起。
“宁古塔六贝勒”中的德世库是努尔哈赤的大伯祖。德世库家境殷实,父亲福满一直以善于聚财著称。德世库继承了父亲的财富和地位,但他对于觉昌安继承家业并有统一建州的雄心感到不满。加之德世库的堂兄弟加虎不满家族继承安排,故两人一度与觉昌安发生冲突。最终,觉昌安的大儿子礼敦在战斗中大败加虎,稳住了家族地位。
尽管德世库心有不满,但他最终也被迫屈服于觉昌安。而德世库的子孙在努尔哈赤起兵后,也渐渐支持努尔哈赤,成为他建立大清的一部分。德世库的第三子尼扬古的后代在清朝获得了重要职务,甚至成为顺治和康熙帝的重臣。
另一个家族支系是努尔哈赤的二伯祖刘阐,刘阐起初也反对努尔哈赤的崛起,主要是因为不满觉昌安继承家业,以及担心努尔哈赤的崛起威胁到他们的利益。然而,随着努尔哈赤力量的逐渐强大,刘阐的后代也最终加入了努尔哈赤的阵营,为建立清朝贡献力量。
努尔哈赤的三伯祖索长阿原本与觉昌安关系密切,但在努尔哈赤起兵时,索长阿的子孙一部分支持努尔哈赤,另一部分则反对他。尤其是索长阿的四子龙敦,他与努尔哈赤的敌人结盟,试图破坏努尔哈赤的计划,甚至暗中教唆其他人做出对努尔哈赤不利的事情。尽管如此,努尔哈赤最终通过一系列战斗逐渐压制了这些反对势力,最终团结了大部分家族力量。
包朗阿是努尔哈赤的五叔祖,他在努尔哈赤起兵时率先支持,并且在多次战役中随努尔哈赤出征。包朗阿的家族也因此得到清朝的厚待,成为清朝的重要支持者之一。
努尔哈赤的起兵不仅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统一整个女真部,并最终建立大清。他通过统一不同家族和部落的力量,最终形成了强大的帝国。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家族内部的纷争和反对仍然是他面临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