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消失了四天后首次公开露面,这次他没有回应国内的抗议声浪,也没有处理民众对腐败问题的质疑,反而是专门去给即将离任的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送行。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黄溪连大使自2019年起担任驻菲大使,六年来,他见证了中菲关系的波动与变化。如今,黄溪连的任期即将结束,准备回国。辞行期间,他的行程十分密集:9月19日与菲律宾外长拉扎罗会晤,9月25日则与马科斯会面。令人注意的是,马科斯与黄溪连的会面恰好是在他消失的四天后,时间点极具象征意义。
此时,菲律宾国内局势动荡不安。20多个城市爆发了反贪腐抗议,大量民众走上街头,要求彻查贪腐问题,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导致200多人被逮捕,军方进入了“红色警戒”状态。尽管局势如此紧张,马科斯却没有公开露面,这使得民众的愤怒情绪更加高涨,甚至有传言称马科斯可能已经逃跑。
后来了解到,马科斯实际上是在与家族盟友及军警沟通,试图尽快平息国内的骚乱。然而,仅仅平息抗议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贪腐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民众的怒火仍未消退,如果不彻底调查和解决腐败问题,类似的抗议可能还会发生,这让马科斯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马科斯首次露面就去见黄溪连大使。在会面时,马科斯对黄溪连大使表示高度评价,称赞他在过去几年中为中菲关系稳定作出的贡献。同时,马科斯还谈到了南海问题,他表示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取得进展,虽然有些争议难以解决,但中菲两国不应激化矛盾。
马科斯还提到台湾问题,重申菲律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菲律宾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代表的国家之一,并将继续奉行这一政策。马科斯表示,今年是中菲建交50周年,希望两国能够携手努力,使中菲关系尽早回到正轨。
然而,马科斯此时突然对中国示好的背后,显然有更深的考虑。国内局势的压力使得他不得不寻求外部支持。此前,菲律宾政府的一项数十亿美元的防洪项目暴露出大量腐败问题,最终发现工程质量极差,根本无法抵御洪水。这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愤怒。
同时,马科斯在对外关系上也面临困境。今年7月,他曾访问美国,试图拉近与特朗普的关系,但特朗普的态度却让他感到失望。特朗普不仅表示不介意菲律宾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还强迫马科斯签署了一份对菲律宾不利的贸易协议。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征收19%的关税,虽然比原本威胁的20%少了1%,但这显然让马科斯感到自己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国内问题棘手、美国支持薄弱的情况下,马科斯只能寻求稳定中菲关系,以此来缓解当前的压力。中方对此态度明确:口头上的承诺远不如实际的行动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