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战争曾是大英帝国衰落的转折点,而如今,美国在红海与也门胡塞武装的冲突,可能会成为美国霸权衰落的“新布尔战争”。
大英帝国通过全球殖民建立了其霸权,而这种霸权的维持背后是为了获取极高的经济利益。殖民不仅是为了占领土地,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资源来获取巨大财富。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正是这一商业行为的典型代表,它们不仅拥有军队和货币发行权,还被授权与其他国家签订条约,甚至直接统治殖民地。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直到1799年才解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股份制、拥有军队的公司。它每年向荷兰政府分红高达18%,为政府带来巨额财富。而英格兰的东印度公司则自1600年起便通过贸易垄断获取利润,成为殖民经济的核心。这些公司本质上都在为国家获取利益,因此采取何种方式来维持殖民体系、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显得至关重要。
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率先实现了工业化,而其他国家仍处于农业或奴隶制阶段。英国凭借绝对的工业化优势,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殖民。然而,随着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崛起,英帝国的军事优势逐渐削弱。由于竞争加剧,殖民成本上升,尤其是直接武力占领的模式变得更加昂贵且难以为继。
“布尔战争”便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年)爆发时,英国为了征服人口稀少的布尔人,投入了超过四十万兵力,巨额的战争开支几乎使得英国财政陷入困境。战争的高昂成本和战斗中的失败让英国深刻认识到,过去的殖民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这场战争后,殖民地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许多地区要求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甚至以脱离英国控制为目标。
这场战争最终迫使英国改变了与殖民地的关系,尽管它依然是英联邦的领导者,但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却开始逐渐下降。英帝国的衰落,标志着全球霸权格局的变化。
如今,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国身上。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建立了全球霸权,并通过美元作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控制全球经济。然而,美国的霸权维持成本极低,收益却极高,尤其是在冷战后,通过全球化其可以轻松控制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
美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展示了其全球领导地位。美国不仅以高科技武器打败伊拉克,还通过军火销售大发横财。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美国的军事优势开始逐渐被削弱,特别是无人机和智能武器的崛起,这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在中东,美国一直维持着庞大的军事存在,但随着新型低成本武器的普及,传统的军事优势逐渐消失。2021年1月,美国驻约旦基地遭到胡塞武装无人机袭击,造成美军伤亡。这一事件突显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神话逐渐破灭。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成本低廉,而美国防御成本却高得惊人,令人堪忧的是,未来类似的袭击可能会导致更大规模的损失。
美国的这种高昂军事成本正逐渐吞噬其霸权。美国在维护霸权的过程中,不断面临财政危机。就像大英帝国一样,随着霸权维护成本的不断上升,帝国的财政将难以承受,从而走向衰落。
因此,美国若不及时调整其战略,可能会面临像大英帝国一样的命运。然而,如果美国能够学习英国的做法,及时调整全球战略,也许还能体面地退出霸权历史。否则,许多国家可能会迫使它“体面”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