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名将世家,大家常常会想到“杨家将”这样的家族,或者像“折家将”和“高家将”这些稍逊色一些的名字。还有像王翦、王贲、王离等历史人物的“王家将”,这些世家的影响力也不小。不过,有一个武将家族,跨越了百年历史,历经六朝更迭,他们的功勋和地位远远超过了杨家将,那就是从唐末到北宋初的“高家将”。
高家将的第一代人物是高思继,他的名字响亮且有份量。高思继来自河北,他的兄弟们也以勇猛著称,早年在唐末的军阀中担任要职。曾经,幽州发生了内乱,高思继选择了投奔李克用,并成功担任先锋,帮助李克用平定了幽州。但由于高家兄弟在地方上威望太高,李克用担心他们会图谋不轨,于是找借口杀掉了他们。
高思继的生平并不算复杂,但他的武力却极为突出,他创立了“四季拳”,而且是当时最顶尖的枪法高手。高思继在战场上常骑白马,手持长枪,因而得到了“白马银枪”的外号。尽管在演义中,高思继的戏份被大幅渲染,他与李存孝、王彦章同为五代时期的猛将,曾凭借高家枪法与李存孝对战二十回合,虽然最终败北,但依然赢得了李存孝的尊重。后来,高思继与王彦章大战三百回合,虽然在王彦章的诈败计策下死于回马枪之下,但他的勇武依然为人称道。
进入高家将的第二代时,高思继的子嗣们展现了更为惊人的才能。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高行珪和高行周。高思继死后,幽州的节度使刘仁恭为了稳住人心,任命了高家第二代的兄弟。年长的高行珪被任命为牙将,而年仅十岁的高行周则被留在刘仁恭身边任职。
随着唐朝灭亡,后梁建立,天下各地的野心家纷纷崛起。刘守光在907年背叛父亲刘仁恭,向后梁称臣,并自立为燕王。此后,刘守光为了报仇,任命高行珪为刺史,带兵与晋军作战,但高行珪最终选择了投向晋国,战后李存勖派军攻打桀燕,最终将其消灭。
在李存勖的军队中,高行周得到了进一步的升迁。高行周不仅屡次在战场上打击后梁军,还在晋国攻占汴州、灭后梁后,被升任为检校太保。随着后唐的建立,高行周更是经历了政变,升职为复州刺史,并参与平定叛乱,最终晋升为节度使。
经过了多次战斗和几次晋升,高行周的声望和地位越来越高。在后晋时期,他统领军队,几次击退契丹入侵。虽然他并非兵法大师,也未曾有过像李存孝那样震古烁今的战役,但他在历史的洪流中稳重、睿智的表现,却使得他在乱世中长寿并能受到尊重,最终升任到极高的官职。
进入高家将的第三代后,家族的才俊更为突出。高行周把自己的儿子高怀德安排在身边,给他磨炼战场经验。在一次战斗中,高怀德表现出色,展现了极强的武力值。在与契丹的战斗中,高怀德以惊人的勇猛赢得了许多战役,升任了罗州刺史。随着后周的建立,高怀德参与了许多战争,也得到了许多荣誉。在平定南唐时,他单骑冲阵,屡立战功。最终,经过了多次战斗后,高怀德在赵匡胤的北宋建立后,获得了高级职务,并成为武将中的顶级人物。
尽管高怀德的地位比他的父亲更为显赫,但由于北宋时期对武将的权力有所限制,他无法再像五代时期那样直接带兵作战。他的最后几年在国内享受荣华富贵,直至973年去世。
高家将的历史横跨了几百年,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替。虽然高家人并没有一位像李存孝那样的“百将之王”,但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的战功、智谋和耐力,使得这个家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军事家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