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朝廷政务向来由皇帝亲自处理,后宫妃嫔不得干预。不过当新君年幼无法理政时,通常会由辅政大臣或皇太后代为执政。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太后垂帘听政的案例,但有一位女性尤为特殊——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她曾三度临朝听政,在动荡时局中力挽狂澜,堪称传奇。
这位传奇女性出身于显赫的褚氏家族,不仅容貌出众,更兼才华横溢。晋成帝司马衍看中她的才德,特意将她许配给胞弟琅琊王司马岳。342年六月,年仅22岁的司马衍病危,临终前传位于司马岳。新君即位后立即册封褚蒜子为皇后,二人感情甚笃,不久便诞下皇子司马聃。
然而天不假年,晋康帝在位仅两年便英年早逝,年仅23岁。其子司马聃以两岁稚龄继位,是为晋穆帝。年轻的褚皇后就此晋升为皇太后。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康帝时期,褚蒜子就时常参与朝政决策,展现出过人的政治智慧,深得群臣敬重。因此在幼主登基后,以司徒蔡谟为首的朝臣联名上奏,恳请太后临朝摄政。褚蒜子应允后,在朝堂设帘听政,直至357年为15岁的穆帝行冠礼后,便主动还政退居崇德宫。
还政后的朝局却令人忧心。由于缺乏褚太后的制衡,权臣桓温的势力日益膨胀。361年,19岁的穆帝突然病逝且无子嗣,储君人选顿成难题。悲痛之余的褚蒜子力排众议,拥立晋成帝长子司马丕继位。可惜这位晋哀帝沉迷炼丹求仙,荒废朝政,最终因服食丹药中毒卧床。群臣只得再次请出褚太后主持大局。
365年,25岁的哀帝驾崩,褚蒜子改立其弟司马奕为帝。此时野心勃勃的桓温为谋篡位,竟散布司马奕子嗣非亲生的谣言,并胁迫太后废帝。据载,桓温在宫外等候诏书时汗湿重衣,足见其对太后的敬畏。褚蒜子审时度势,最终同意改立会稽王司马昱为简文帝。
简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离世,其子司马曜幼年即位。在谢安等重臣恳请下,年过半百的褚蒜子第三次垂帘听政。期间著名的淝水之战爆发,东晋以八万兵力大败前秦百万雄师,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正是在褚太后与谢安的运筹帷幄下取得的。她还巧妙削弱桓温诸子的权力,使朝局渐趋稳定。376年为孝武帝行冠礼后,她彻底归政,结束传奇的政治生涯。
纵观褚蒜子一生,先后辅佐六位帝王,三度临危受命。她重用谢安等贤臣,以卓越的政治才能稳定动荡的东晋政权。这位低调的女政治家之所以鲜为人知,原因有三:其一东晋历史关注度低;其二她施政稳健,刻意避免非议;其三每次听政皆出于被迫,穆帝成年便立即还政,足见其高洁的政治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