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久攻不下,忽必烈亲征南宋,胜负改写大元命运
创始人
2025-10-05 11:33:19
0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两座城守了六年。元军围而不打,宋军死守不降。援军断线,浮桥被毁,粮尽兵疲,守将拒降到底

襄阳破,是围困战的胜利,不是正面攻城的胜利。忽必烈没打爆襄阳,却打垮了南宋最后一道防线

围困开始,北线封死

襄阳,南宋的咽喉之地。两城一水,樊城在南,襄阳在北,夹汉江而立。自西夏灭亡之后,这里成为元军进入江汉、南下两广的门户。守得住,是屏障;守不住,江南无险可依。

忽必烈选定此地作为南侵首战,不是为了取城,是为了切断整个防线。他要在汉水一线挖开一个缺口,用时间摧毁南宋的反抗意志

1267年,元军先动,派遣大将阿术、刘整率兵南下,直逼襄阳、樊城。南宋未及应对,元军已在襄樊外布下战线。最初战法看似常规,却处处精细。

元军不攻城,而是围城他们修堤坝、筑壕沟,在城池四周构建完整包围圈。樊城位于汉水南岸,地势低洼,守御难度远高于襄阳,因此成为元军首选攻击目标。襄阳则地势较高,守军更强,适合长期困守。

为了彻底断绝援军通道,元军先毁浮桥,再控渡口。原本襄阳与樊城之间靠水面联络,一夜之间被火攻烧毁所有通道。南宋水师从荆门出发试图救援,被伏击于汉江北岸,溃败。此后再无大批援兵成功抵达。

元军在樊城四周建起近四十座攻城碉堡这些土堡呈半环状分布,配合投石车与地雷,日夜骚扰城中。宋军昼夜应对,不得休整。

但这不是重点。忽必烈真正的杀招在于“火器1268年,他调集西域匠——回回工匠,制造重型投石火炮,即“回回炮”。这种器械体积庞大,攻击力强,使用抛射方式可投石百斤以上,是宋军从未见过的攻城器具。

火炮布置于樊城南门外,日夜轰击。石弹击穿墙垣,震塌角楼,守军夜间只能用木架加固,白日再修补雨天更为艰难,泥墙软化,炮击效果倍增,城墙数处崩塌。

宋军守将吕文德命令全体军士缩衣减食,分批巡逻,轮番筑墙。樊城虽小,但抵抗激烈。元军围攻三年不克,援兵屡战屡退,守军却始终未降

与此同时,襄阳亦陷入被围状态。吕文焕率军坚守,昼夜放哨。襄阳水源虽足,但缺粮。外围封锁后,物资进不来,粮草日减。士卒每日减半口粮,甚至宰战马、杀老牛充饥

至1271年,襄樊被围已近五年,宋军援兵尽绝。忽必烈在北方称帝,国号“大元”,此战成为他统一中国的关键一战

1273年初,樊城陷落。南门被炮击炸开,元军趁夜突入,吕文德弃守投降,百姓仓皇逃命。元军入城后并未屠戮,迅速封锁全域。

樊城已亡,襄阳成了孤城。

六年死守,襄阳孤立无援

襄阳不动,汉水难下。樊城沦陷之后,元军未做停顿。阿术下令将“回回炮”全部移至北岸,目标直指襄阳。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但城内已无退路,外援尽断,孤军死守

吕文焕在襄阳守城已近五年,兵力不足,粮草短缺。樊城一破,汉水水面封锁更紧。原本依赖的水路补给彻底断绝,城中仅余干粮三月之数,马匹、牛羊先后宰食。粮尽则人战,人尽则城亡军心弦绷至极。

元军步步逼压。南门、东门遭轮番炮击,每日轰石不断,白日修补、夜间警戒,守军疲惫不堪。火炮昼夜轰鸣,内墙外墙交替倒塌,木板、沙袋、尸体都堆成了防线

兵力紧缺,吕文焕下令轮换战线,每人守墙三日,不得更换。受伤者照旧上阵,重伤者以绷带裹创继续执戟。城中百姓被编入防御,妇女送水、孩童搬石,街巷化为战场,巷口成了募兵营。

夏季疫病爆发,尸体堆积腐臭,水源受污染。城中挖井多次无果,百姓争抢雨水。有人因饥饿盗粮,被当街斩首,示众三日。

元军攻势日益激烈。1272年,南宋尝试从江陵调兵水援,被元军截断于荆门外三十里,舟舰焚毁,士卒覆没。此役之后,襄阳彻底变成死地。无兵可援,无将可至。吕文焕日夜守城,信使发往临安十余封,回音寥寥

元军采用“蚕食围困”策略。不再贸然攻城,而是筑起四道土围,分断各门。修高台、建望楼,监控城内一举一动。密探透露襄阳粮尽三成,忽必烈下令不再强攻,改为“围死”。

襄阳水道被封,陆路设壕。每遇突围,元军派千人拦截,数十骑斩首示众。城中再不敢夜袭。士气崩溃,战心微弱,守城变为消耗

1273年七月,吕文焕试图突围,于夜间北门派兵出击,企图借暴雨掩护,趁乱夺舟南下。不料元军早有防备,伏兵四起,宋军伤亡过半,仅数十人逃返。自此后襄阳彻底收缩,不再主动应战。

九月初九夜,元军总攻展开。火炮连续轰击三昼夜,东南城墙彻底崩塌,城门告急,哨楼倒塌,内城裸露。吕文焕召开紧急军议,无人提及死战,众皆缄默不语

九月初十,天未亮,吕文焕率文武出东门,焚表投降。元军入城,封闭街道,接收兵器。未杀一人,仅将士兵收编为卒,百姓禁出三日。襄阳陷落,至此结束六年死守。

一城之破,非一日之战;一将之降,非一人之败。汉水破口,江南难守,南宋自此再无屏障

元号既立,南宋朝局动荡不安

襄阳陷落,元军不再驻足。以此为前线,顺汉水东下,江汉门户尽开。鄂州黄州相继失守,江陵孤悬。

1271年冬,忽必烈在燕京称帝,改国号“大元”。此时南宋朝廷仍在犹豫是否应战。朝内争议四起。主和派希望议和延缓战端,主战派却主张死守。地方将领多无战意,地方守军士气低迷,战线布置混乱,调度不一。

在中央迟疑之时,元军加快进攻。汉水以南,湘鄂交界,元军数度推进。南宋调兵三万防守荆门,却被断于汉江以北,增援再无通道。襄樊丧失,不仅破了一地防御,更撕开整个华中防线。

元军避实击虚,不断从水陆交界处试探,击穿多个支线。1273年,元军攻下潭州长江以南诸郡城防瓦解。此后两年,建康府池州安庆常州等地陆续失守。

朝廷大臣反应迟缓,援军调动极慢。调令南下未到军前,城池已陷;新募兵力尚未成军,边地已成废墟。

1275年,元军大举攻势展开,三路并进,直逼临安。南宋朝廷被迫临战,委任张世杰文天祥督师江南,但战线已崩。江淮失守之后,长江天险也变得岌岌可危。

守江将士心浮气躁,不战先溃。几次江战中,宋军被迫烧毁自家船只,弃城而走。地方百姓四散奔逃,粮草接济全面断裂。

此时,元军统帅伯颜已渡江南下,抵达皋亭山,兵锋直指临安。

1276年正月,南宋小朝廷仓促调兵应战,张世杰统兵扼守西路,陈宜中固守东郊,文天祥组织民兵自救。

二月初,临安宫中大乱,宰相陆秀夫谢太后商议之下,决定议降。五日清晨,谢太后抱幼主赵显率百官出迎降表,元军不血刃入城。

这座维系三百年的都城,在黎明时分宣告落幕

城门开启那一刻,街头民众失声痛哭。昔日繁华顷刻间归于沉寂,朝廷失主,士人断望,南宋实质亡国。

临安失守,南宋余火终熄

临安虽降,抗战未止。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人带着赵昰赵昺两位宗室王子南逃至福建改年号“景炎”,续宋室正统

南宋朝臣残部在福州建立小朝廷,强行恢复朝纲,发布号令。部分岭南将领与福建士人响应,勉力维持局势。

1277年,福建再陷。朝廷被迫迁徙,赵昰病逝于途中。赵昺继位,由陆秀夫辅政,张世杰统兵。此时,南宋控制的地区只剩广东海南与海上零星岛屿。

形势日窄,援兵难集。南宋余军被迫转向海战。依托海岛防线与商船船队,组织水师以图反攻。朝廷频繁迁徙,常在船上议政。

1278年春,文天祥被俘。南宋再失重臣。张世杰于海上训练舰队,沿珠江口布置水寨,囤粮集兵,苦撑一年。

1279年三月,崖门海战爆发。元军以十万大军、上千艘战船南下,攻至新会、崖门口岸。张世杰以残军布防,但兵力不足,船只狭窄,难以展开。

元军水陆并进,将海面包围,火箭齐射,投石轰击。宋军反击受限,连续溃退。战至夜幕,张世杰被火箭烧毁座舰,落水溺亡。

陆秀夫背负八岁赵昺登船,逃至战船尽头,跳海自尽。

皇帝殉国,大臣陪葬。船破人亡,南宋国祚至此终止。

此战之后,南宋政权彻底消亡。元朝完成统一,岭南归附,宋室宗亲被俘北上。

南方不再有抗元大军,江南归于元治,汉地四百年汉家王朝,自此落幕。

相关内容

原创 ...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在东北、蒙古等地区采取了...
2025-10-05 05:03:24
原创 ...
八旗军的历史兴衰:从东北亚最强军团到纨绔子弟集中营 八旗军是后金政...
2025-10-05 05:03:20
原创 ...
好的,请提供您需要改写的原文内容,我会根据要求进行扩写和细节补充,...
2025-10-05 05:02:59
原创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中国东北地区遗留下一...
2025-10-05 05:02:56
原创 ...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古代,人们想要记录容貌只能依靠画师手中的画笔。无论...
2025-10-05 05:02:45
原创 ...
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征战、分封与帝国的兴衰 成吉思汗,蒙古历史...
2025-10-05 05:02:44
原创 ...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浩瀚画卷中,抗日战争无疑是最为悲壮而深刻的篇章之一...
2025-10-05 05:02:40
原创 ...
各位朋友上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晚清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左宗棠。...
2025-10-05 05:01:53
原创 ...
明太祖朱元璋,这位从布衣起家、最终开创大明王朝的铁血帝王,其一生充...
2025-10-05 05:01:47

热门资讯

唐朝历史潜规则顶层决策者的经验...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中,人治是维系中央集权统治的核心机制。以盛唐时期为例,这个将封建王朝文治...
一代名将廉颇,因何最终客死他乡... 在赵国逐步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老将廉颇可谓功不可没。这位历经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幽缪王四代...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却...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建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了一场精心策...
夷陵之战爆发前,孙权曾命诸葛瑾... 夷陵之战始末: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战略失误 公元221年至222年爆发的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
孝庄怎么也想不到,她死后才3天... 在清朝漫长的历史长卷中,涌现出许多贤良淑德、才情出众的皇后,但若论能够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支撑起整个...
历史上曾经一度想并入我国的国家...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领土面积排名前列的大国,其辽阔的疆域自古以来就令人瞩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
韩信死后,萧何冷冷地说了四个字... 萧何:一代名相的功过是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千古名言,道尽了韩信与萧何之间复杂的关系。韩信能够...
原创 老... 这是一组珍贵的清代官员老照片,通过这组泛黄的影像,我们得以一窥晚清时期各级官员的真实样貌与生活状态。...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的青楼文化中,人们往往对风尘女子有着刻板印象,认为她们都是浓妆艳抹、阿谀奉承之辈。然而历史...
原创 古... 中国古代社会对读书人的选拔设置了诸多严苛的规范,其中科举制度的限制尤为突出。首先,在性别方面存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