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赛事的大舞台上,马拉松绝对算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每逢周末,很多人不是在参加马拉松,就是在赶往马拉松的路上,可在这热闹的马拉松热潮背后,却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不少老百姓对举办马拉松提出了反对意见!
甚至质疑如此大张旗鼓地举办马拉松意义何在?
毕竟,从实际利益的角度出发,这似乎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那么,老百姓不喜欢马拉松究竟是为啥呢?
1、封路
赛道路线的规划与市民出行之间,似乎天生就存在着矛盾。
一座城市举办马拉松,主要目的是吸引全国各地的跑友前来,拉动经济消费,同时宣传城市的人文风貌。
所以,赛事组织者自然会把赛道安排在地标性建筑和美丽的景点周边。
可这样一来,封路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在老百姓眼里,这封路可太影响他们的出行了。
有的上班族可能会因此迟到,耽误工作;有的市民可能无法按时去医院看病,影响治疗;还有的家长可能无法及时送孩子上学,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节奏。
2、扰民
大多数马拉松比赛会在早上7点30分之后开跑,起终点一般也会选择体育馆或者较大的广场。
从时间和场地的选择来看,其实对老百姓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但问题就出在市区道路两旁的加油声、敲锣打鼓的呐喊声上。
对于一些喜欢热闹、热爱运动氛围的人来说,这是城市活力的体现,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然而,对于那些不喜欢人多、喧闹的老百姓来说,这可就成了一种“折磨”!
周末原本是他们放松身心、享受宁静时光的日子,却被马拉松的热闹氛围打破了。
3、黑人太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马拉松赛事上,黑人选手的身影越来越多。
很多赛事的高额奖金最后都被外国选手拿走了,这让不少老百姓觉得“没意思”,在他们心中,体育赛事往往和传统的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比如奏国歌、升国旗,运动员拿金牌为国争光。
但马拉松好像不太符合这种调性。
对于那些平时从不运动、也不跑步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很难从马拉松比赛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看到奖金都被外国人拿走,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城市花了那么多钱举办赛事,最后却让外国人占了便宜。
体育赛事的举办,本应该是一件促进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好事。
但马拉松赛事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老百姓不喜欢的尴尬局面,封路影响出行、扰民带来烦恼、奖金外流引发不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
政府和赛事组织者应该更加注重与老百姓的沟通和协调,在举办赛事的同时,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和需求。
比如,合理规划封路时间和路线,尽量减少对老百姓出行的影响;加强对赛事现场的管理,控制噪音和人群规模,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制定更加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鼓励国内选手提高竞技水平,让更多的国内选手有机会获得奖金。
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可以尝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赛事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它的魅力和价值,也有它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只有政府、赛事组织者和老百姓共同努力,找到平衡点,才能让马拉松赛事真正成为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体育盛宴。
下一篇:高尔夫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