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在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相较于其他三位战国公子,他的身世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有学者考证他可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也有野史记载他是楚怀王的私生子,这些说法都与他与楚国王室关系密切的事实不谋而合。不过,黄歇能够跻身战国四公子之列,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与王室的关系,更在于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非凡的个人魅力。
黄歇被尊为战国四公子之首,首先得益于他过人的才华。战国中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盛,特别是秦惠文王重用张仪为相,通过连横策略多次设计陷害楚国。此时的楚国在经历春秋末期的内乱和齐国的大规模入侵后,国力已大不如前。面对秦国接连攻占多座城池的危局,楚顷襄王不得不派遣黄歇出使秦国议和。黄歇自幼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又善于辞令,加上其显赫的出身背景,自然成为出使秦国的理想人选。当他抵达秦国时,发现秦军已在名将白起的率领下整装待发,准备大举攻楚。危急关头,黄歇当机立断,快马加鞭直抵秦王宫。他深知花言巧语无济于事,便直陈利害,从战略高度分析了秦楚两国的形势,最终凭借过人的智慧成功说服秦王暂缓出兵。不过,他和楚国太子熊完也不得不留在秦国作为人质。
其次,黄歇的胆识和忠诚也令人钦佩。在秦国被扣留的十年间,正值壮年的黄歇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更令人动容的是,当楚顷襄王病危时,为了让太子能够回国探望父王,黄歇冒险留在秦国周旋,而让太子乔装成楚国使臣的车夫逃回楚国。虽然黄歇后来也平安归楚,但这份舍己为人的胆识和赤胆忠心,足以让后人肃然起敬。
太子熊完继位为楚考烈王后,黄歇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楚国令尹。然而此时的楚国已是危机四伏,作为令尹的黄歇自然不愿坐视祖国走向灭亡。面对年事已高却无子嗣的楚考烈王,黄歇忧心忡忡,担心一旦君王驾崩,楚国将陷入内乱。为此,他精心挑选了一批年轻貌美的女子送入宫中。这时,他门下的谋士李园却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李园的妹妹是黄歇的宠妾,当时恰好身怀六甲。在李园的怂恿下,其妹不断在黄歇耳边吹风,离间黄歇与楚王的关系。虽然黄歇辅佐楚考烈王多年,但二人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日益加深。出于对未来的考虑,黄歇最终采纳了李园的建议,将其妹献给楚王,以期将来能借机掌控朝政。这个决定,也为黄歇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