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字德舆,幼时被人亲切称作寄奴。他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家族源远流长,似乎早已与江山的运势纠缠不清。史书常把他放在两晋南北朝的风云之中来论断,因其武力之强,常被视为当世最为骁勇的统帅之一。更有人称他为“六位帝皇完”,意指他在平定与斩断群雄势力的过程中,曾让几位帝王的命运走向尽头,因而在某种意义上“玩完”了他们的人生。
崔浩曾有一句话评说刘裕之平乱能力堪比司马德宗的曹操,可见当时人对他的性格与行事风格已有初步的判断。刘裕自幼家境贫困,出生之日母亲便离世,父亲常常靠微薄的日子度日,生活的艰苦让他早早体会了生存的压力。幸而被姨妈发现并收养,才没让他从此陷入流离失所的命运,因此他也被称作寄奴,成为家族庇护下的孩子。
长大之后,刘裕的生活并没有立刻出现转机,反而延续父辈的清苦与无定。传闻中他性格直率而粗鲁,少有学问但对生活的实利极为关注,沉迷赌博的习气也一度让家人忧心。关于他的转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说,也有学者指出其中带有神话色彩。因赌博积欠债务,好友王谧曾多次出手相救,替他清偿债务。王谧乃是东晋名相王导的孙子,身份显赫。关于两人相识的缘由,传说中有一段颇具戏剧性的故事:某次刘裕少年从建康返回,途经一间简陋旅馆,醉态甚嚣,旅馆老板娘便让他与王谧门下的一名学子一起喝酒。那人进去后忽然慌忙跑出,老板娘问其所见,门生答道:“屋里根本没有刘裕,只见一条蛟龙。”此事很快传入王谧耳中,王对刘裕的态度随之改变并加以照应。无论此事是真是假,史书皆记载有此情节,后世也有学者将其视作传奇之描绘,类似于后世对某些英雄成长过程的神话化润色。
随后,刘裕走入军旅生涯,起初任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之职。公元399年,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相继响应,朝野震动。刘裕便转入刘牢之麾下,担任参军,随军历练,逐步在军政之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干。凭借积累与机遇,他的官职逐步升升升,终于在朝廷的任命下被封为宋王,这一封号标志着他正式成为建立南朝政权的关键人物之一。
有人说,刘裕天性果决,甚至有残忍之语,做事往往以成败论英雄,不拘及后世名声的得失。传闻中他对无辜平民也未必手软,甚至被指对某些政敌与权力结构采取过极端的手段。更有说法认为他对司马德宗之类的强权者并不留情,手段之果断甚至让人不敢小觑。于是他先后解决了司马王朝的最后几位帝王,并以铁腕手段巩固新政权的根基。此后,他又以高压手段处理桓玄时代的权力集团、南燕的慕容超,以及后秦的姚泓等诸君,三位帝王的名字也在他的铁血统治中写下了血腥的注脚。